|
最近,有不少小伙伴咨詢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究竟值得不值得大陸人士購買呢?
關于香港保險,之前小澤有專門就一個熱點事件寫過一篇。 大陸客戶赴港拉橫幅維權,香港保險并沒想象中美好 說的是去年內陸客戶在海港城拉橫幅的事。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今天咱們來整體聊聊香港保險與內陸保險的區(qū)別。 文章僅代表個人的觀點, 為了客觀公正,查詢了不少資料。 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也可以另行求證。 一、內陸客戶熱衷于買香港保險? 相信有關注過香港保險的伙伴,一定看到這樣的新聞,說的是內陸客戶連夜排隊去香港買保險。
而保險產品在內陸,卻從未受過如此關注…… 小澤查閱了一下內陸訪客購買香港保險的新單總保費 在2016年,也就是這條新聞出現(xiàn)的時候 達到了歷史最高點,727億港幣。
小澤查閱了一下2016年大陸保險的銷售額
光壽險業(yè)務,就有17442億元,加上財險總計有30959億元。 727億港幣保費,跟萬億級別的內陸保費對比, 僅僅是一個零頭。 應該算不上熱衷吧? 所以,大陸人熱衷于購買香港保險的這個傳聞并不真實。 二、哪些人群在購買香港保險? 根據(jù)小澤查閱過一些資料,主要有以下三類人群:
2.1.在廣東生活工作、收入較高的人群; 香港是實行“一國兩制”的中國城市,相對而言市場化程度更高,而香港金融業(yè)與中國大陸城市相比,起步更早,也更發(fā)達;相應的,香港保險業(yè)在中國的城市里也是發(fā)展歷史更長,市場化程度更高,所以,其提供的產品種類也更多,服務相對更加標準化,客戶體驗更好,這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廣東地區(qū)的高凈值人群去香港購買保險。 2.2.從廣東擴展到內陸其他發(fā)達地區(qū)的一些高凈值人群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很多香港保險公司發(fā)現(xiàn)大陸的高凈值人群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礦,開始把眼光盯在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城市,所以不少香港的經紀公司、代理公司會常駐大陸各大城市或者在大陸招聘業(yè)務員去招攬高凈值人群購買香港保險。 2.3.一些跟風的人群 這也是占更多數(shù)的人群,這類人群在2016年達到峰值,通過媒體大肆宣傳,什么大陸人群排隊去香港買保險,所以這類人群也跟風似的以為香港保險比大陸更好。而事實上這些跟風的人中很多根本不知道保險是怎么回事,更不清楚香港保險是怎么回事,道聽途說“香港保險比大陸便宜”、“人民幣要貶值”、“美元要增值”等等,就盲目跟風去購買香港保險。
可能你會說,那你說的這三類人群,有兩類是收入較高、高凈值人群,他們更有思想,眼光更長遠,也是會選擇香港保險,代表香港就是更好。 那你是否有想過,為什么這兩年內陸赴香港客戶保費規(guī)模在下降? 其實,很多早期去香港購買保險的內陸人,并不是因為香港保險便宜,而是相比較當時內陸的保險產品,早期的香港保險產品功能設計更完善,還一個就是太多大陸的保險代理人專業(yè)水平有限,無法診斷出高凈值人群的真實保險需求,導致這類高凈值人群誤以為只有香港保險才有這種匹配他們需求的產品。 隨著這兩年大陸代理人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陸保險產品的不斷優(yōu)化,所以內陸赴港購買香港保險的數(shù)量在逐漸降低。 三、香港保險的保障疾病種類多,保費低?
3.1 保障病種的數(shù)量 有與香港保險業(yè)務員溝通的時候,會講到中國大陸的重疾保險, 保障的疾病種類少,普遍為25種,多的為40或者50種,遠沒有香港重疾產品的80種或者100種疾病種類多,而且大陸保費相當?shù)馁F,香港重疾險產品在相同保障情況下,為大陸重疾險保費的60%到70%。 其實,在2013年大陸費改之前,可以這么說。 但在2013年費改之后,大陸的保險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非常的高。 舉個栗子,就拿大陸某保險的產品來說。
這家保險公司產品的更迭,也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大陸保險產品日新月異的更迭速度。 而很多人對保險產品的理解,還停留在幾年前…… 我們再看一下這幾年在大陸賣的比較火的一款香港重疾險:
保障內容來說,并沒有比目前大陸的保險產品更好吧?
3.2 保費的高低 30歲女性,10萬保額,繳費10年
而華夏2018年出的常青樹(多倍版),每年繳費3656元。 保費上來說,也并沒有比大陸的保險產品更便宜吧? 這里我僅僅是舉了一個這幾年大陸發(fā)展速度比較快的保險公司的例子,還有很多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產品,保障病種更多也有,保費更便宜的也有。
3.3 費率保證差異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 香港的長期健康險的保費是不保證的。 什么叫費率保證,簡單地說,就是投保長期重疾險時,保險公司會告訴你,你這個年齡,我每年收多少錢,這個錢數(shù)定下來以后,保險公司是不能再調整的。
也就是,保險公司可以根據(jù)情況調整費率的,客戶是沒有辦法阻止的,簽訂合同的時候可能10萬保額是3853元交10年,可過幾年,可能調整為5000元每年。 一般來說,精算的定價年回報率下降1%,保費會提高10-30%,發(fā)病率大幅提高,保費定價也會提高。影響因素還是很多的。 而目前內陸的長期保險都采用保證費率,也就是以簽訂保單合同的保費為準,一直不會變。
3.4 保障范圍差異 關于這個,很多客戶其實并不了解。 而小澤認為,這個才是除了保險的保額以外,最重要的因素。 畢竟,保險說起來再好,可保障范圍內沒有,也是虛的。 小澤認為,在某些方面香港保險的保障是比內陸苛刻的。 比如,甲狀腺癌。 香港的重疾險的重疾部分是不保T1N0M0或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的,部分公司只做輕癥處理。這個T1N0M0級別就是第一期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癌這個疾病,是目前內陸重疾險中理賠率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一半的重疾理賠都是因為它。這個甲狀腺癌是所有重疾中最不可怕的,很多人體檢就能在最早期發(fā)現(xiàn),而早期發(fā)現(xiàn)的治愈率很高,手術后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崗位。 為了這個甲狀腺癌,內陸的保險公司也是叫苦不迭,此前曾有保險公司為了降低風險,把甲狀腺癌單獨拉出來算作輕癥,結果挨批了。所以盡管保險公司很憂愁,但是在內陸,甲狀腺癌現(xiàn)在還是屬于重疾險賠付范圍內的。 前面也說了,單單一個甲狀腺癌,如果被踢出重大疾病的隊伍,再保險公司保守估計,也能把內陸重疾險保費降10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原位癌。 原位癌就是早期癌癥,在內陸,一般來說,只要含有輕癥保障的重疾險,都會寫自己能保“原位癌”,條款里就是明明白白的寫了“原位癌”三個字。但是在香港重疾險里,關于原位癌的說明采用了列舉法,僅限于XX部位的原位癌,才是在保障范圍內的。這里的區(qū)別有多大大家能看出來了吧。
除此以外,就是一些輕癥實際上是少兒高發(fā),只保障18周歲以下;嚴重精神疾病只保障香港居民;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只保障至60周歲;失去獨立生活能力、完全及永久傷殘只保障至65周歲等等。 具體保障內容,需要大家仔細去閱讀保險合同。 買保險就是買合同。 ——小澤 四、香港保險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也不同 保險是一種融合了法律、醫(yī)學的金融產品。 跟去香港買手機、化妝品有這本質的區(qū)別。 選擇了香港保險,就是處于另外一個法律環(huán)境下,簽訂了一份金融產品合同。
4.1 兩者的告知方式不同 相信大家都知道,買保險一定會有健康告知。 大陸的保險,采取的是有限告知,保險公司問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沒問你的,你也可以不用回來,未來也不會作為拒賠理由。 而香港的保險,采取的是無限告知,詢問的方式是開放式的,比如:
這問詢,就是凡投保人已知或應當知道的重要事實均應該告訴保險公司。 在大陸,因未告知導致理賠出現(xiàn)糾紛時,核心辯論點即為“未告知項是否足以影響核保判斷”。 而在香港,而在無限告知的前提下,要求告知一切意味著一切都重要,也就意味著任何事由都可能成為拒賠理由。 舉個例子: 一內陸投保人于2001年在香港投保了重疾險,在2012年確診肺癌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在進行理賠調查時,發(fā)現(xiàn)投保人在1990-1993年有過靜脈注射案例未向保險公司進行告知,保險公司認為上述事項對于承保有重大影響。最終拒賠并退還投保人保費4.2萬元港幣。 也許很多人覺得,不就是打個點滴嗎,有那么嚴重嗎? 在香港,有沒有影響不是你自己判斷,而是由保險公司判斷。
4.2 不可抗辯條款的差異 不管在香港還是內陸,保險都有不可抗辯條款。但二者的差異卻是很大的。 在內陸,《保險法》有明確規(guī)定,保單生效2年后,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在香港,保險公司對于投保人的欺詐或未如實告知,可進行無限期追溯,最終可能導致客戶因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而遭到拒賠。 欺詐如何界定? 又回到如實告知上來了。 前面說了,即便你沒有如實告知的問題,和最終觸發(fā)你理賠的問題根本就不相干,在香港保險中也會被拒賠。
4.3 糾紛時適應法律不同 香港保險一旦發(fā)生理賠糾紛,保單適用的是香港地區(qū)法律,不受內陸法律保護。 當發(fā)生糾紛時,內陸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申請,如協(xié)調無果,必須在香港找律師打官司 而香港地區(qū)的律師費用有多高昂,各位可以提前調查一下。 即使走到了法官面前,內陸法院普遍采用了“合理期待原則”,就是當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的“專業(yè)理解”與被保險人的“合理期待”產生沖突時,法院應當做出有鯉魚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而香港的保險,即使在法院面前,也是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來評判,不會做出任何傾向于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五、理賠時的差異 小澤經常說,買保險不是為了買,而是為了萬一時候的賠。
那么香港保險與大陸保險理賠上有什么差異呢? 5.1 理賠時效 小澤有接觸過幾個案例,在香港理賠用了3-6個月的時間才出結論,而國內的保險條款以及保險法均規(guī)定30日內保險公司一定要出理賠結果。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國內法律的強監(jiān)管,使得保險公司的賠付時效上更加規(guī)范和人性化。 5.2 理賠金領取 大陸保險的理賠金大多數(shù)情況是直接打到受益人的銀行卡上,幣種為人民幣。 香港保險的理賠金基本是港幣或者美金,很多是采取支票的形式,而在國內是很少有銀行可以直接兌換外幣支票的。 一般港幣支票的形式寄出,兌換方法有兩個:一個是開個香港賬戶,把支票存到這個賬戶里,在內陸要用時通過刷卡的方式把錢用掉;另一個是將理賠支票拿到大陸銀行進行托收,雖然目前有不少限制,相信以后會更好。 還有一種就是去香港當?shù)仡I取理賠金,這里先不說內陸去香港的麻煩度,即使把外匯帶入內陸的時候也需要符合內陸的外匯管制,這里也會增加不小的麻煩甚至是風險。
六、香港保險保額會增加 關于這點,有兩個方面各位需要知道。 一方面是不少香港保險會在前10年增加確定的保額,稱之為免費10年期危疾保額,大概為所購買保障額度的30%,僅限于前10年,10年之后就會減少。
還有一方面,就是不確定的分紅。 詳細查閱香港的保單,可以看見,有一個保證保額,還有一個非保證終期獎賞面值。 例如,26歲女性購買了某款香港保險,年交644美金,20年交。 保證保額是3萬美金,前10年免費增加1.05萬美金保額,而在其85歲的時候,非保證終期獎賞(也就是我們說的分紅)可以達到驚人的15萬美金,整整是保證保額的5倍。 可有兩個事實你得知道,一個是香港保險的保底收益都不高,大多數(shù)在內陸銷售的香港保險,保底收益只有1%,而大陸的保險產品普遍在2.5%-3.5%;另一個是非保證分紅采取的是復利計算,而利率演示是假定未來一直不變,而同樣是復利,利率即使只變化1%,最終收益都差別很大。
例如,
各位能理解什么叫保證什么叫非保證吧? 保證部分我是絕對要給你的,非保證就是我可以給你畫大餅,我可以吹牛,反正不承擔法律責任。 內陸的保險公司以前也這么干(按照最高檔收益來演示),現(xiàn)在保監(jiān)會對演示利率有明確規(guī)定,保險公司不敢隨便畫大餅了。(目前大多數(shù)采取中檔收益來演示) 不過小澤還是認為,保證利率的高低才是決定一款有收益性質保險產品好壞的最重要因素,畢竟保險是保障未來幾十年的事。 七、香港保險有哪些優(yōu)點? 當然,香港保險還是有不少優(yōu)于內陸的優(yōu)點。
7.1 保額要求高于內陸 例如,對于高保額或者是免體檢額度的限制。在內陸目前的絕大多數(shù)保險產品里面,單獨一家保險公司的成年人重疾保額超過70萬或者是80萬就要去體檢,而在香港保險里面,18歲至40歲人群,保額45萬美元以下可以免體檢。對于一些高端人士來說,內陸保額還是普遍偏低,只能通過購買多家保險公司或者是接受保險公司體檢來實現(xiàn)自己的需求。 7.2 香港醫(yī)療水平更高 大陸的保險大多數(shù)只能在內陸的醫(yī)院住院,而香港的保險理賠可以是在全球的醫(yī)院住院,對于有赴港看病需求的客戶來說,香港保險也不失為不錯的選擇。 7.3 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回報率更高 這里就涉及到不保證分紅了,同樣是不保證,可是香港保險公司的收益會比內陸的更好。 也就是說,同樣是畫餅,香港保險公司比內陸保險公司會要更靠譜。 不過小澤也經常說過,買保險是買確定,所以不會推薦有包含分紅的保險產品。 7.4 香港保險相當于擁有美元資產 這對很多有資產配置,或者海外工作、移民等需求的人來說,也非常有用。當然,硬幣的反面就是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走勢,這里小澤不做預判。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還有什么一年之后自殺也賠、極個別疾病會寬松一點,這里就不做展開了。
如果你看到這里,相信你對香港保險已經差不多有了全面的認知。 小澤只是希望,你對自己所購買的東西,都有清楚全面的了解,而絕對不是單純的跟風。 香港的月亮并不比比內陸圓,保險也是如此。 最后,如果你一定要去購買香港的保險也未嘗不可,只是一定要找到靠譜的渠道,到香港開戶、面簽,特別是把續(xù)期保費如何交、保單信息變更該如何弄(例如受益人變更、繳費賬號變更等)、未來發(fā)生理賠該如何弄等等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買保險獲取的是一輩子的保障,而不僅僅是買份合同這么簡單。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用,也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親朋好友。 ?免責申明: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或立場。若存在作品、版權或其他內容侵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