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年的春天,農(nóng)民燕道誠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溝,一鋤下去,開啟一道歷史大門。   1934年,時任華西協(xié)合大學博物館館長的美國人葛維漢看到玉石器后主持三星堆科學發(fā)掘,由此揭開了三星堆遺址科學考古的序幕。   右一為葛維漢 最近,葛維漢的外孫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 Hoogendyk)循著葛維漢的足跡和女兒首次到訪廣漢三星堆。 克里斯多夫帶著外祖父葛維漢的故事,尋找兒時故事里的場景。 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外祖父曾工作過的地方。 葛維漢(David Crockett Graham)   1882生于美國阿肯色州,1911年作為傳教士來到中國四川,任原華西協(xié)合大學博物館館長。他在廣漢的考古發(fā)掘,揭開了中國川西平原三星堆遺址考古的序幕,對發(fā)掘與研究三星堆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在三星堆博物館,《三星堆研究》第一輯第一章收錄的就是葛維漢撰寫的考古發(fā)掘報告《漢州發(fā)掘簡報》。 1931年,在廣漢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宜篤了解到當?shù)剞r(nóng)民燕氏父子在兩年前淘春溝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坑玉石器。   燕道誠(中)家庭合影 邀請好友華西協(xié)合大學考古學家戴謙和教授進行鑒定之后,果斷盡一己之力收購了一部分捐贈給當時中國館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華西協(xié)合大學博物館收藏。 時任華西協(xié)合大學博物館館長、人類學和考古學教授葛維漢敏銳地意識到這些玉石器的出土地點可能是一處古代文明的遺址。 他當即表示,“廣漢遺物頗有考古價值,乃函詢董君發(fā)現(xiàn)詳情,復親至其地考察,并商得縣長羅雨蒼氏及省政府教育廳之同意,從事科學發(fā)掘。”   發(fā)掘點示意圖 《漢州發(fā)掘簡報》中記錄: 燕道誠家附近的一個小山旁,有個大半圓形彎曲地,好似一輪明月,名叫月亮灣。 彎曲處有間農(nóng)舍,屋旁一塊地有棵孤樹。南面較遠處有座小山,有3個小圓丘,把它們視作星座,稱這些土墩為三星堆。 當時發(fā)掘使用的工具有:測量水準器、平板儀、洋鏟、鋤頭、泥刀、鈍刀,作為替代的橙色竹棍、竹簽、標桿、扒鋤、軟硬刷子、鋼卷尺、測量竿、大塊琥珀、繪圖的指南針、柯達相機等,旨在更清楚地了解地層關系,準確記載每件珍貴器物的方位和深度。 文中記載,1934年,葛維漢帶領考古隊在燕家玉石器發(fā)現(xiàn)地附近的這次發(fā)掘,獲得驚人之發(fā)現(xiàn),先后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據(jù)此推斷大致為公元前1100年時期的古蜀文明遺存,極富考古價值。   挖掘工作完成時,工人將所挖的泥土倒入坑內(nèi),把田地認真填平。因為考古給農(nóng)民土地和莊稼損壞,還付給農(nóng)民相應的報酬。 1936年,葛維漢將大量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與河南澠池仰韶村、遼西錦西沙鍋屯、河南安陽殷墟的出土文物進行比較研究,整理出歷史上第一份有關廣漢古蜀文明遺址的考古發(fā)掘報告——《漢州發(fā)掘簡報》,發(fā)表在當年的《華西邊疆研究學會會志》第6卷上。 他大膽而科學地將這批出土文物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命名為“廣漢文化”,引起了中外考古學人的廣泛關注。   郭沫若得知這一消息后,興奮不已,立即給葛維漢去信,要求贈與廣漢發(fā)掘的全部照片和器物圖形,并在之后的書信來往中大談他對“漢州遺址”的看法。 葛維漢主持的三星堆發(fā)掘,使沉睡數(shù)千年的古蜀三星堆文明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他也被稱為三星堆考古發(fā)掘第一人,是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3月22日上午10點過,克里斯多夫攜女兒喬安娜從成都趕到三星堆博物館。 克里斯多夫說,能夠來到中國,還多虧收到了曾在華西醫(yī)科大學畢業(yè)的伍波的郵件。   在博物館幾塊很大的玉石原石前,克里斯多夫和女兒停下了腳步。 “為什么玉石是這個顏色呢?印象中它應該是綠色?”克里斯多夫說出了自己心中的不解。 “美石為玉,結構細膩,顏色純正都可稱為玉石?!甭牭竭@樣的回答,克里斯多夫,嘴角露出了微笑。 在博物館青銅館,墻上掛有多幅葛維漢當年在考古現(xiàn)場的照片??死锼苟喾蚝蛦贪材确怕四_步。   “我和他長得很像,都是一樣高大!”克里斯多夫帶著女兒饒有興致的與外祖父的照片合影。 克里斯多夫?qū)η嚆~館縱目面具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他手機里保存有一張照片,照片是他在萬圣節(jié)用南瓜雕刻的面具,和三星堆的青銅縱目面具非常相似。 當天,克里斯多夫還去到位于三星堆遺址區(qū)的燕家院子,與燕道誠第五代后人燕太宇交流、合影。   “外祖父會講很多故事,不少都是關于中國的,還講到過關于三星堆的發(fā)掘?!?/p> 克里斯多夫介紹,在他11歲時,外祖父去世,在此之前,他都是聽著外祖父的故事長大的。 他沒有繼承外祖父的專業(yè),而是選擇了生物專業(yè),后來研究生階段學習生態(tài)學,因為個人對理工科更感興趣。但他的女兒喬安娜對歷史更感興趣,選擇了歷史專業(yè),研究亞洲歷史。 在三星堆參觀時,喬安娜一路走,一路拍照。?“?非常震撼,無法用言語形容?!彼f,三星堆祭祀方式和中北美洲阿茲特克文化很像,只是三星堆的祭祀用的動物作為祭品,不同的是,阿茲特克文明中,使用的活人作為祭品。 參觀結束,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代表博物館給克里斯多夫和女兒贈送了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畫冊和書簽。 克里斯多夫當天在博物館旅游產(chǎn)品購物區(qū)選購了明信片,把明信片寄給他的親戚朋友,告訴他們,這里是外祖父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希望他們到三星堆來旅游,到外祖父工作過的地方看看。 (責任編輯:王夢姣_SC129) |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瀏覽器下載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