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也是一根著名的柱子。
別看這根石柱位于易縣城里,但卻并不十分好找,大致方位都說得大差不離,但具體怎么走卻都語焉不詳。好在我們問到一位賣早點的妹子,告訴我們在前邊拐彎到縣政府,然后沿對面小街走到底即是,并補充說小街街口有許多賣早點的,好認。
接下來就很順利了。小街較窄,屬于城中村的那種,會車都不大容易,走到底往左一拐,石柱便映入眼簾了。

這根石柱的保護亭建的更早,說是有二十五六年了。
唐開元年間,國勢昌盛,百業(yè)振興,各路宗教亦步入高速發(fā)展期,各地紛紛創(chuàng)建起了大批以“開元”命名的寺觀廟宇,易縣也不例外,不僅建起開元觀,還以唐玄宗興致勃勃批注的老子《道德經(jīng)》為藍本,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雕刻了這座道德經(jīng)幢。
開元觀故址在哪里不清楚,這座經(jīng)幢南宋乾道年間因何移到龍興觀也不清楚。反正眼下這片菜地就是龍興觀遺址,而這座經(jīng)幢,也就被喚作了龍興觀道德經(jīng)幢。
1996年“國4”,但沒看到國保碑,省保碑也頗為頹敗,可憐兮兮地瑟縮路邊。

經(jīng)幢高約6米,除幢頂為青石外,寶蓋、幢身與幢座均為漢白玉。

幢身八面,共分兩節(jié)。上節(jié)較短,大致為下節(jié)的五分之一,其中三面豎行右書“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經(jīng)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注”18個正楷大字,其余五面雕刻唐開元二十年唐玄宗推崇頒行《道德經(jīng)》的敕文。

下節(jié)幢身雕刻唐玄宗批注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81章,洋洋灑灑五千余言,字體俊勁飄逸,大小相濟,布局合理,筆法流暢,不愧為唐代書法上乘之作,傳為唐代書法家蘇靈芝手筆。
國內(nèi)道德經(jīng)幢存世稀少,而保存這樣相對完整者,更屬鳳毛麟角,確是一塊珍貴的石頭。

(12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