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然人生 300 年前,揚州地區(qū)有一個松散的畫派叫“揚州八怪”。他們不會武功,與金庸筆下的“江南七怪”毫無關系,他們是 8 位(具體數量說法不一)生活于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的出身貧寒的畫家。 關于家境,有一位不同,他就是位列揚州八怪之首的富二代——金農。 《自畫像》 金農 公元 1687 年,金農出生在浙江杭州一個富庶家庭,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是“家有田幾棱,屋數區(qū),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 有田又有房,還是江景房,一種富貴閑適之氣撲面而來。 金農自幼聰穎,啟蒙老師也是不一般。童年時,父親將其送往學者何焯家中學習,何焯曾經是皇八子胤禩的伴讀,在當時以通經史、長于考訂而富盛名。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金農的家境相當不錯。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開始研讀金石碑帖,為他晚年對書法變革埋下了根基。 金農作品 37 歲之前的金農,與江南名士交好,吟詩寫字,生活無憂;37 歲之后的金農,出門遠游,三教九流廣交朋友,生活窘迫。 現(xiàn)在看來,那是一場不回頭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他一走就是 15 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此時,也許有人會問,費用從何而來? 金農在路上召集了幾位各有所長的文人朋友,通過售賣字畫、彈奏樂器或篆刻籌措旅資,每到一個新地方,他們便各司所長,而金農的主要任務是,做老板... 為人清高的金農太過愛憎分明,他對看不順眼的人,常以白眼相向,有時畫都不肯賣;對話語投機的人,則會慷慨贈予,仗義出手。 在一次宴會上,大家以古人詩句“飛紅”為酒令,行令飲酒。待到金農的朋友行令時,他苦苦思索半天卻說不出來,大家紛紛要罰他酒。情急之下,這位朋友說:“柳絮飛來片片紅”... 柳絮怎會片片紅?眾人哄堂大笑。這時,金農神情自若地出來解圍說:“他引用的沒錯,這是元代詩人的一句詩”,金農背誦道:“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span> 眾人聞聽,嘆服金農和這位朋友的博學,但其實,這首詩是金農為友人解圍隨口作。 《臨華山廟碑》 金農 金農生性灑脫,不重功名,但迫于家族壓力,他經朋友舉薦參加過一次應試。這本是個好機會,考試卻因雍正駕崩而終止。在新皇帝乾隆眼中,科舉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統(tǒng),舉薦難以入世,最終,50 歲的金農只落得一場空歡喜。 仕途雖然失意,另兩扇門卻為金農打開了。 金農早年的隸書風格規(guī)整,筆劃樸實,50 歲后盡顯“怪相”,他融漢隸和魏楷于一體,獨創(chuàng)了被稱為“漆書”的新書體。漆書是隸書中兼有楷書的體勢,用筆方扁墨濃似漆,雅拙為趣,金石氣為其內涵,筆畫之間一放一收極富力道,字形長扁適度一派天真爛漫。
特別是《臨華山廟碑》,最能體現(xiàn)金農的書法魅力。放大后,看這磅礴的氣韻,十分震撼。 《華山廟碑》是東漢刻有 22 行隸書字體的石碑,明代毀于地震。碑雖然被毀,幸好有原石拓本傳世。 30 歲左右時,金農得到一本珍貴拓本,在之后的 40 年間反復臨摹,從未停止。從較早的扁形圓筆,到中年方體方筆明顯帶有魏碑書意的變體臨寫,至豎橫都用扁筆,以至后期漆書的形成,都在他各個時期臨寫的《華山廟碑》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 可以說,他每臨仿一次華山碑總帶著探索性的思考,西岳華山碑成了他書法變革的靈感契機。難怪他會說,“華山片石是吾師”。 《臨華山廟碑》局部再放大 落第之后,金農打開的另一扇門是繪畫。 年過半百才開啟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不算早,但金農的畫,從開始就氣度不凡,鄭板橋甚至夸贊說“杭州只有金農好”。 金農畫過竹,畫過梅,也畫過馬,最后以畫僧佛為終...但無論畫什么,他始終帶著他獨特的印記,并伴有幾分灑脫。 《梅花圖》 金農 金農畫筆下反復描繪的梅花是冷逸的,絕無矯揉造作的病態(tài),它們多是蓬勃生長的寂寥的野梅。 晚年的金農粉絲眾多,頗受追捧,有人甚至以千金的報酬求畫,舒適的“老年生活”唾手可得。不過金農對于錢財從沒有特別的苛求,又缺乏合理的理財理念,往往“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所以在生命的最后的幾年里,在患有眼疾時,他依然靠賣字畫維持清貧的日常生活,有時還會抄佛經來增加收入。 公元 1763 年,77 歲的金農逝世,他以終身布衣的身份走完了瀟灑又有些顛沛的一生。 《高僧圖》 金農 好了,“金怪人”的一生基本說完了。 談了他的人、他的字和畫,但有一點還未提,也是最有意思的,那就是他畫中的那些碎碎念。 比如,他曾畫一人在荷塘中的涼亭上酣然大睡,然后題“風來四面臥當中”,單是讀這幾個字,心中就已經有陣陣清風掠過了吧。 他也曾在在一幅畫中題詩說,“莫輕摘,上有刺。傷人手,不可治。從來花面毒如此?!边@儼然是一位情場達人的經驗之談...難怪清人方薰會說,誰的畫都可以沒有題款,但金農的畫不能沒有。 這就是金農,一位不太努力“向上”的布衣。 關于作者: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LCA。LCA 是由生活、文化和藝術的英文首字母組合而成,正如這里一直堅持的——熱愛生活、喜歡文化、關注藝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