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提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有一些媽媽和我們抱怨,養(yǎng)孩子怎么這么累,熬到什么時候是個頭?。?/span> 其實,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同,父母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有巨大的差異。有的寶寶生來就安全感十足,有的則像個焦慮的炸彈。 不過有3種難帶的孩子,長大之后卻會變得特別孝順貼心??纯从袥]有你家的娃吧! 愛哭的孩子 愛哭的孩子天生敏感,有更強的情緒感知能力和共情能力。 侄女從小是個特別愛哭的娃,每次上幼兒園都和生離死別一樣,一點點小事就能哭得驚天動地。哥哥一開始認(rèn)為女兒太過脆弱,總是哭哭啼啼,個性不好,覺得自己太嬌慣孩子了。 可是嫂子卻溫柔地勸說老公對女兒多一點耐心和鼓勵,她說:“雖然孩子現(xiàn)在看起來不夠勇敢,但是我們可以教會她疏導(dǎo)自己的情緒?!?/span> 慢慢地,侄女遇到困難不再第一時間大哭,反而去認(rèn)真思考怎么解決問題。而她敏感的個性,也帶來細(xì)心認(rèn)真的優(yōu)點?,F(xiàn)在無論學(xué)習(xí)或是生活,她都無需父母操心,敏銳的她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父母的小情緒,從小哭包變成了父母的開心果。 如果家中的娃也是個哭聲不斷的孩子,請對他多一點耐心的引導(dǎo),而不是粗暴地制止他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當(dāng)敏感的孩子找到傾瀉情緒的合理方法,他將變得溫柔又有力量,對父母也會更加體諒。 愛問問題的孩子 愛問問題的孩子,一天到晚嘴動個不停,實際上他們樂于交流,與父母的關(guān)系更緊密。 皮皮班上就有個愛問問題的小“話癆”,有一次我和他媽媽接娃放學(xué),一路上這孩子問個不停。一會兒問“為什么只有北方四季分明”,一會兒又問“為什么有的行人亂穿馬路”,他媽媽一路上都在不斷傾聽和解答,我和皮皮幾乎插不上幾句話,耳朵倒像是起了繭子。 后來,皮皮告訴我,他特別羨慕小“話癆”,小“話癆”總是和爸爸媽媽不斷交流,爸爸媽媽也不斷解答他的疑惑,小“話癆”和父母的關(guān)系就像好朋友一樣,無話不談。 仔細(xì)想一想,雖然孩子的多問和多說,對于父母來講是一種負(fù)擔(dān),但是愿意耐心與孩子溝通的父母,多半都會更加了解孩子的思想,也會和孩子更親密。 愛問問題的孩子,雖然養(yǎng)起來心累,他們時刻保持著交流的熱情,永遠(yuǎn)不會對父母冷漠。 小氣的孩子 小氣的孩子,往往勤于保管自己的東西,也樂于守護自己的家庭。 表姐從小就是個極其不大方的孩子。別的姐妹動了她的東西,她就吵鬧個不停,一點也不許弄壞。連姥姥都曾經(jīng)拿表姐開玩笑:“這么小氣的娃娃,以后肯定一口飯都舍不得給姥姥吃?!?/span> 舅舅舅媽也覺得表姐過于愛惜自己的東西,不過怎么勸也沒能改了表姐小氣的個性?,F(xiàn)在大家還時常拿出表姐小氣的趣事,逗一逗已經(jīng)嫁人生子的表姐。 不過誰都沒想到,當(dāng)姥姥生病的時候,表姐卻拿出自己婚后攢的幾萬塊錢來孝敬姥姥,讓我們對她的印象一改從前。表姐笑一笑,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解釋:“從小就愛惜東西,更愛惜這個家,每個親人都要好好的,不準(zhǔn)散了?!?/span> 小氣的孩子,有一種戀物癖,等到長大成熟之后,對自己的東西的執(zhí)拗,會慢慢演變成對家庭的守護和堅持。 若是孩子過于護著自己的東西,不妨給他一點成長的空間。愛惜東西的小人,最終會變成家的守護者。 再難帶的孩子,終歸會有長大的一天。在孩子年幼時十分傾注更多的精力和陪伴,勝過在自己老年時對孩子無限地操心和擔(dān)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就像銀行,唯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存儲足夠的愛,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收獲孩子愛的回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