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這種事,都是暴力決定一切。 1 在大唐帝國,李白是牛逼閃閃的存在。 有多牛?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有無數(shù)考點是李白在30歲前貢獻的......終于找到多年的苦主了。 一切都從720年開始。 那年他到重慶玩耍,仗著自己年輕有才,就想請刺史大人吃火鍋,如果能向朝廷推薦一下自己,那就再好不過了嘿嘿嘿。 可李邕刺史把請柬扔到垃圾桶里,罵了一句:“瓜娃子,你以為你是誰?” 李白在火鍋店等到下午,還不見刺史大人光臨,只好化悲憤為食欲......毛肚、肥羊、春筍統(tǒng)統(tǒng)下鍋,最后還用火鍋底料在墻上留言: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青少年。 最后加了一句: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 如果沒背過這首詩的,請自覺面壁思過。而這只是李白20歲時寫的,相當于我們高考的年紀。 2 724年,24歲的李白決定掙脫家庭束縛,用雙腳丈量大唐的國土。他離開四川,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一路向東走。 站在船頭上,他高唱著《苦行僧》: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都知道我是誰...... 李白過三峽、下渝州、渡荊門,第一次走出閉塞的四川盆地,來到一望無際的江漢平原,他望向家鄉(xiāng)的眼神中,有著對未來的期許。 在這里,他寫下《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第二年,李白到湖南玩了一圈,感覺沒被開發(fā)的蠻荒之地也沒意思,就掉頭北返,來到安徽當涂。 這里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博望山,一座叫梁山。它們分布在長江兩岸,猶如一座大門,所以合起來也叫天門山。 李白坐船從天門山中間飄過,脫口而出: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總是覺得詩人表達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意義......其實,李白只不過是發(fā)了一條微博而已。 和我們說的“臥槽,浪好大”,沒什么不同。 這時的李白25歲了,恩,我們大學畢業(yè)該工作了。 3 727年,李白的人品大爆發(fā),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又認識了孟浩然,成功擠進權(quán)貴圈和文藝界。 當然,他是不會放過我們的。 第二年,孟浩然要去廣陵,李白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完事還要寫一首詩來悼念他們的基友情: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上帝說:“小白,你休息一下吧,我快吃不消了。” 李白偏偏不聽話,又在32歲時寫了《行路難》、36歲時寫了《將進酒》...... 這些詩普通人要是能寫出一首來,足夠吹一輩子,李白卻在30多歲前都完成了。 有人問: “李白,你在哪買的外掛?”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要什么外掛?” 很多人都不懂李白的話是什么意思,直到100多年后,晚唐的段成式才找到李白牛逼的方法。 段成式是官宦子弟,在跟著爸爸各地遷徙的時候,聽說了不少有趣有料的見聞,于是就編了一本書,叫《酉陽雜俎》。 這本書很有意思,很多大唐的黑歷史都來自于此。 關(guān)于李白是這么寫的:“白前后三擬詞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別賦》?!?/span> 詞選,也叫《昭明文選》,是唐宋時期的考試資料,相當于現(xiàn)代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只要玩的溜,不信春哥都能保過。 而李白呢? 不僅能熟讀《昭明文選》中的700多篇詩文,估計大部分都能背誦。 更厲害的是,他還模仿《文選》的寫作套路、語氣、修辭,自己又寫了三遍...... 三遍、2100篇,這是很恐怖的題海戰(zhàn)術(shù)。 再加上李白“喜談王霸之略”、用典故頗多,那么對儒道經(jīng)典、諸子百家、歷史地理的閱讀量,恐怕是珠穆朗瑪峰的厚度。 我們總覺得李白是天才、智商高,卻往往忽略了他在背后下過的苦功夫,不是有句話么: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 讀書這種事,都是暴力決定一切。 你想在自己的領(lǐng)域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積累深厚的閱讀和經(jīng)驗,然后才能砍瓜切菜一般對付困難。 想學寫文,就把經(jīng)典和名著讀幾遍; 想學英語,先拿下5000個單詞再說; 想學理工,額,這個我真不懂...... 將軍也得把地圖都背熟,才敢上戰(zhàn)場。想打勝仗的話,還得對山川、河流、氣候、敵人都了如指掌,才有言勝。 而深厚的積累,也不過是成功的基礎(chǔ)罷了。 4 蘇軾在《晁錯論》中有句話:“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strong> 那怎么才算堅韌不拔呢? 有請?zhí)K軾同志現(xiàn)身說法。 1079年,蘇軾被貶黃州,認識了財政局長朱載上。有一天,朱局長興沖沖的前來拜訪,結(jié)果在客廳喝了幾杯茶,也不見蘇軾出來。 等啊等、等啊等......蘇軾終于露面了。 “實在不好意思,剛在做功課呢,沒聽見。” “你丫蒙誰呢,都被貶的人了,還裝逼。” 蘇軾實在沒辦法了,只能有話好好說: “我真的是在抄《漢書》,已經(jīng)三遍了。第一遍是每段抄三個字,第二遍抄兩個字,現(xiàn)在只抄一個字?!?/span> 他還跟朱載上保證:“不信你考考我,敢嗎?” 于是,朱載上拿起蘇軾抄過的《漢書》,隨便說一個字,他都能接著背出后面的一大段,絕不會缺字少句。 也就是說,蘇軾把80萬字的漢書都背下來了。 《漢書》如此,那么更經(jīng)典的《史記》呢?先秦漢魏六朝的文章呢?還有唐詩、詩經(jīng)、諸子...... 所以朱載上回去后就跟兒子說:“蘇軾這樣的天才都這么努力,我們平凡的人,怎能懈怠呢?” 有這樣深厚的閱讀積累,蘇軾才成為北宋文化的集大成者。 論文學,他和歐陽修并稱“歐蘇”; 論寫詩,他和黃庭堅并稱“蘇黃”; 論填詞,他和辛棄疾并稱“蘇辛”; 論書法,他是“宋四家”之首; 論繪畫,他是文人畫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 一流的人物創(chuàng)作一流的作品,都在于堅韌不拔的日積月累。 5 關(guān)于讀書,我也想不要臉的現(xiàn)身說法。 在多年前,我是不折不扣的學渣,真學渣。 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完犢子了:除了中國歷史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尤其是數(shù)理化,絕對是我的噩夢。 耍流氓和有文化,總得選一樣吧? 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我覺得實在當不了流氓,那就只能補充文化知識了。 于是,我開始去圖書館讀書。 從第一架開始,選感興趣又有料的文科書來讀,當時我決定要讀到最后一架。好在,那個圖書館不算很大,要不然我就呵呵了。 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8年了。 如果你問我有什么效果,我會告訴你: “一個學渣都能寫文章扯犢子了,這不是進步是什么?” 具體來說就是,遇到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分析,并得出結(jié)論,不容易被別人的觀點輕易說服,除非用事實、理論來碾壓我。 用這點成績和李白、蘇軾相比,猶如螢火之于皓月,但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對吧?
|
|
|
來自: 在路上1a3xkah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