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 倪淑榮老人在自己的百歲壽宴上,從“東方紅,太陽升”一口氣唱到“呼兒嗨喲”,一曲《東方紅》聲音嘹亮、一字不差,讓人驚嘆不已。 倪淑榮為一代名廚、自貢餐飲界泰斗級人物被尊為“師公”的倪樹章遺孀。據悉,受倪樹章傳授廚藝者達千人,徒子徒孫旗下餐飲品牌更是占據了本地餐飲半壁江山。 百年祝壽 臨近中午,天然酒家座無虛席,到賀者超過一半為餐飲界人士。 老人育有六個女兒,其后輩如今分布在川渝云貴等地;徒子徒孫更是多不勝數,旗下餐飲品牌包括“蜀江春”“天然酒家”“鄭宮菜”“亮廚”“威尼斯莊園”“龍湖印象”等等,占據了本地餐飲半壁江山。 儀式分為兒女輩、孫末輩、徒弟徒孫輩拜壽環(huán)節(jié),以及切蛋糕、合影留念等——每個人都想和壽星來張自拍,沾沾喜氣。老人全場面帶笑容,應眾人要求還一字不差清唱了一曲《東方紅》。 徒弟余長明稱,老人生性節(jié)儉:“炒完回鍋肉還要拿米湯涮一遍,油花花浪費可惜了”。六女兒倪玉坤回憶,老人做過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到菜市場買菜,一買就是一背簍,多數是幫別人帶的;冰箱里塞得滿滿當當,但多數是左右鄰舍(沒買冰箱)寄存的;剛開始安自來水時,專門在院子里裝了一個水龍頭,方便住在隔壁(沒安自來水)用水——” “最喜歡吃胡豆燴牛皮菜——”倪玉坤表示母親長壽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一是樂觀開朗、不生氣不抱怨,二是飲食清淡、多運動。 壽宴揭秘 天然酒家負責人游紅告訴記者,這次壽宴共20道菜品,先后經過了四五次篩選、調試,歷時近2個月。其中包括6道涼菜、11道熱菜和3道小吃,不但名稱十分喜慶如“松鶴延年”、“福星高照”、“子孫滿堂”、“鳳鳴朝陽”、“富貴有余”“盛世龍騰”等等,其選材、制作過程更是極其講究,非一般宴席所及。 “這次壽宴不比其它,擔心做不好惹同行笑話?!睏畋笫谴舜螇垩绲闹鲝N,從事廚師工作24年的他表示:“壓力有點大”。 論輩分,楊斌排在徒末輩。他介紹,壽宴從春節(jié)后就開始籌備,壽宴的菜品不僅要保證色香味俱全,還要體現“師公”(倪樹章)的菜,即鹽幫菜傳統(tǒng)名菜。據悉,壽宴所用食材均為市面上普通食材,其“講究”在于菜品搭配和制作過程。 “一道‘龍眼夾沙’,肉是上好的三線,寬四寸,豆沙為自己炒制?!睏畋蠓Q其中最耗時的一道菜是“燒什錦”,海參需提前泡發(fā),選用高湯要用墨魚加雞湯要吊五天,堪稱鹽幫菜版“佛跳墻”。 “(燒什錦)里面如果吃到鵪鶉蛋和肉丸子,那就是現在的改良版。” 楊斌解釋,“什”通“十”,傳統(tǒng)燒什錦包含心、俐、肚、海參、魷魚、玉蘭片、青筍、胡蘿卜等10種食材,非常耗費工時,但鮮味必然大不相同。 據悉,壽宴除了龍眼加沙、燒什錦等傳統(tǒng)菜,還有大蒜燜土鱔、京醬包子、麻辣雞等上世紀九十年代,經倪樹章老人一手燒制并受到廣泛好評的菜品。 名廚往事 據了解,已于2009年去世、享年94歲的一代名廚倪樹章,生于1915年,1932年來到自貢八店街拜當時的名廚金龍海為師,師徒二人于1934年創(chuàng)辦了“蜀江春”,與當時聞名遐邇的“鹿鳴春”、“岷江春”、“金谷春”合稱 “四大春酒樓”。 在倪樹章漫長廚藝生涯中,最濃墨重彩一筆莫過于“進京給賀龍元帥當了三年廚師”。 據悉,1958年倪樹章被選調到北京的四川飯店工作, 1968年回到自貢。據徒孫鄭偉回憶,師公曾告訴他,賀老總最愛吃的紅燒豬蹄,但醫(yī)生又不讓其多食,因此每當桌上有這道菜時他就會表揚倪樹章“今天的菜不錯!” 回到自貢后,倪樹章不但負責單位伙食團,還先后開了多期培訓班,受其傳授廚藝者過千人。1989年,徒弟余長明請師傅出山,二人重建“蜀江春”。此時,年近8旬的倪樹章欣然答應,不僅經常提鍋上灶、熱心指導徒弟徒孫,還創(chuàng)制了京醬包子、一品鴨、海鮮什錦等在自貢當地膾炙人口的名菜。 鄭偉17歲到蜀江春當學徒,盡管師從余長明,但因“師傅在店里忙于生意”故同長期呆在后廚的師公接觸更多,因此受益匪淺。 “就兩個字‘規(guī)矩’!” 如今鄭偉旗下?lián)碛卸嗉也惋嬈放?,自己帶出來的徒弟、徒孫都已經能獨當一面,其在做菜、辦企業(yè)以及做人上仍秉承師公的“規(guī)矩”二字。他記得一次師兄做水煮牛肉,不小心切了幾片“連刀”被師公碼味時捏出來了,挑出來二話不說,讓師兄當場吃下這幾片生牛肉。 為了保持味覺,倪樹章從來不沾煙酒,平時也吃得清淡。每天四點過起床,運動一個多小時,六點準時到茶館喝茶。 鄭偉表示,師公的“規(guī)矩”還表現在做菜時案板收拾得干干凈凈,擦鍋的抹布一點都不油膩,用完洗得干干凈凈可以用來洗臉;同時自己身上也保持得十分,在廚房一通忙活后出來,連鞋子上都沒有任何油污。 鄭偉稱師公的品質還體現在對后輩的提攜,包括“提了一瓶酒”帶他遍街尋名師學做面點;學徒期滿自己想創(chuàng)業(yè)時找?guī)煿桢X:“師公說自己在箱子里摸。”鄭偉用從師公那里借來的6000塊錢加上自己的積蓄“湊了一萬”開了第一家店,幾個月后回本了還了7000千: 師婆說“偉娃不識數,多給了一千”師公說:“哪里是不識數嘛,是喊我們兩個一人置一身衣服——” 據悉,因倪樹章覺得廚房太辛苦不適合女孩子,故他和倪淑榮夫婦的六個女兒都沒有從事餐飲行業(yè),唯一例外的是其中一個定居貴州、現年57歲的外孫黃蘊樂,因早年單位效益不太好,想改行從事餐飲但又不會炒菜做飯,便翻箱倒柜找到了當年外公留下的一本菜譜,根據菜譜自學后盤下一家餐館,竟然被當地人跨“好手藝”——該餐館前后經營了15年,直到去年黃蘊樂正式退休。 來源:自貢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