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江湖人稱艾掌門 ● ID / aimingya2017
▼ 夜半聊天,朋友向我訴說起她的表妹。 表妹大學(xué)畢業(yè)22歲,就嫁給了同鄉(xiāng)發(fā)小,在十八線小城里過上了悠然少婦的日子。據(jù)說此鄉(xiāng)有30歲要做壽的習(xí)慣,表妹在今年榮耀辦席,兒子已經(jīng)8歲,她仍年輕,仍安穩(wěn),仍沒有“大志向”的打算。 據(jù)說,這八年來,她只做兩件事,第一,帶孩子;第二,美美美。因為她有大把時間,每日鍛煉,所進食物皆用烘焙稱進行分類,嚴(yán)格執(zhí)行,令人想起《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里那個覺醒之前的夫人。然,表妹似乎根本沒有什么覺醒的想法——或者說,她從來都是醒著的。 她快樂嗎?想必快樂的。 她坦言公公婆婆對她極度滿意,認(rèn)為她極守婦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公對她也視如珍寶,因為她從不多言,拿著家用,三點,四點,還是五點老公回家,與她的世界全然無關(guān)。 她只要第二日能牽著孩子上學(xué),回到家做一頓低碳飲食,她業(yè)已很好。 你若問,自我呢? 答:講真,我不知道。 因為時至今日,我不知道自我是否對所有女人都那么重要,還是這個如家貓一般的女人生來她的自我就是這樣的,她屬于乖巧的,安靜的,全然悅納的,但是我知道的—— 不關(guān)我們的事,她開心就好。 ▼ 有個男人對我說,他身邊一堆小有成就的朋友已經(jīng)逐步開始有人念叨“中年危機”。 我問何為中年危機?他說:覺得虛無。 虛無是每天早上到了公司,問:有我什么事嗎?眾員工看一眼他,似乎運轉(zhuǎn)正常已與他毫無關(guān)系。 虛無是每天下班六點,也不想回家。我更有朋友說,有一日,他突然覺得來路不易,給老婆發(fā)了一句:老婆我愛你。 老婆回他一張截圖:班主任今天說你兒子的物理成績不太行。 他說自己頓時喪氣,覺得塵世無趣。 我哈哈大笑。也問另一位女友,你和老公關(guān)系如何?她想了一會,回答: 假裝還愛。 你們看,是不是,人人都有覺得深愛無處安放的時候。 ▼ 我每天都聽到這樣的故事。 我都揣摩這樣的故事。 剛聽到的時候,可能,你覺得于自己的人生沒有什么關(guān)系,但是越往后活,越會發(fā)現(xiàn),了解他人痛苦何在,比了解他人發(fā)家致富的秘訣,更能支撐起自己的人生。 你不會不一樣,你一定會遇到同樣的難題,那些自我的追尋,那些虛無的光陰,那些你說不口的情緒,那些—— 二十幾歲,一路往上攀登;到了三十歲,開始頻頻回顧,怎么活才是好,怎么活才是對,怎么才不負(fù)此生?說真的,不知道。嚴(yán)重不知道的,抑郁了;有點兒不知道的,還堅挺著;干脆不知道的,更幸福。 一個我喜歡的女作家說:婚姻,日常,這些事情,反而需要更多的“無明”才能完善。 我深以為然。 但是,我仍喜歡跟年長的朋友在一起交流,玩耍,我在這些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身上看到生命的走向和痕跡,最終他們都要歸于一種安心和一種平靜。 他們是我的界碑。沒走到那里,都會看到他們給我留下的指引。 有的女人歸于家庭,歸于每月到賬的家用;有的男人歸于馬拉松;有的女性,如我,我常邀著三倆女友去好山好水的度假酒店關(guān)起來上幾天身心靈。 你說,我真的指望誰來解救自己的人生嗎?并不是,而是,嘈雜之中很難有那么幾天,你真真是一個“存在”,而不是一個“證明存在”,這種階段,令已經(jīng)越來越成熟的我,感覺安心。 ▼ 所以,我見過太多不一樣的人,他們從30歲開始吃素,或者從35歲開始走向截然不同的職業(yè)道路,又或者干脆在40歲去信了天主教。 這些人圍繞在我身邊的時候,我再也不會像年輕時候那樣大驚小怪,你怎么可以這樣,怎么可以不這樣,我一邊提醒著吃素的朋友“這道菜里有豬油”,一邊對著天主教朋友說“你別得意忘形,你把禱告做了再跟我聊天”,我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去看待這些給心靈找個地圖的朋友們,好好地平靜地去度過下半生。有人要換信仰,有人要換老公,那都沒有關(guān)系,那都是你的存在。 來年,只要你可以平靜對世界說一句“我就是這樣”;可以有底氣對他人說一句:關(guān)你屁事——恭喜你,我們將進入更好的人生。 只有對自己不滿意的人,還在繼續(xù)對他人不滿意;而那些看得慣世界的人,已經(jīng)沒有脾氣。 祝你,亦如是。 圖源網(wǎng)絡(luò)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