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你們看到標(biāo)題的時候至少猶豫了一秒鐘。 其實吧,本來我也沒想跟你們這么一本正經(jīng)地討論人人喊打的小強(qiáng),畢竟這很容易讓一部分人感到不適,甚至一氣之下取關(guān)我們(千萬不要,沖動是魔鬼)。 但是架不住整天有人跑來問啊,所以,今天我鼓起勇氣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蟑螂,祝您看得平靜又愉快。 FBI WARNING:本文含有大量蟑螂圖片,如果感到不適,請瞇著眼睛快速看完,再去吃午飯。 小強(qiáng)大家族,可仙也可俗 小強(qiáng),大名蟑螂,本名“蜚蠊”,在昆蟲大家族里單獨占一個目,全世界有4300多種,光是中國就有250多種。 我們在廚房、浴室、辦公室、暖氣片、枕頭邊見到的大蟑螂、小蟑螂,只不過是蜚蠊目里相對不嫌棄人類的一小撮。 圖片來自:《蟑螂娘》 其余的大部分蜚蠊生活在野外,天為被地為床,花草露水為食糧,仙得很,才不稀罕人類房子里的柴米油鹽。 不少真鱉蠊屬的蜚蠊都很漂亮 比如這只帶紋紺蠊 圖片來自:pinterest.com 我們?nèi)粘D芤姷降捏敕N類,也就德、美、澳、日、黑胸、褐斑這六種。其中德國小蠊、美洲大蠊最常見,哪哪兒都有,數(shù)量還多。前者在北方多見,后者則是南方的優(yōu)勢種群。 拋開地理因素來看的話,我們在運輸、交通、物流行業(yè)中,比較多見的蟑螂品種是德國小蠊,它的個頭較小,通常不超過1.5cm,體色黃褐,前胸背板有兩道黑色條紋。 而平時在居室、旅館、廚房、餐館、醫(yī)院里,最常見的是美洲大蠊,體長通常在3.5cm以上,體色紅褐,前胸背板淡黃色,中部有一對紅褐色的斑。 美洲大蠊 澳洲大蠊和美洲大蠊體型相似,體色比美洲大蠊略深,前翅外緣還有一對淺黃色條斑。 傳說中南方“會飛的大蟑螂”一般就是指美洲大蠊或澳洲大蠊,不過它倆本身和美洲、澳洲沒啥關(guān)系——它們的老家在非洲,適合溫暖的環(huán)境。 澳洲大蠊 日本大蠊的體長在2.5cm左右,通體深褐,前胸背板凹凸不平。相對比較耐寒。 日本大蠊 黑胸大蠊體長3cm左右,頭部和前胸背板黑褐色,前胸背板光滑,翅紅褐色。褐斑大蠊和黑胸大蠊相似,不過前胸背板周邊有灰白色斑。 1只=10000只?沒那么夸張 不過,上面圖片中的蟑螂都是成體。 鑒于很多朋友對蟑螂幼體和卵鞘長啥樣完全沒概念,所以今天我也帶你開開眼,了解一下會飛的大蟑螂是如何長成的。 圖片來自:微博@博物雜志 坊間傳言,說是“家里只要發(fā)現(xiàn)了一只蟑螂,那就意味著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還藏著10000只蟑螂……” 這說法夸張了啊朋友們,不過確實反映出了蟑螂驚人的繁殖力。首先,雌蟑螂一次受精,終生產(chǎn)卵,一包一包地生小蟑螂。而蟑螂的卵,就藏在它的“卵鞘”里。 蟑螂卵被膠質(zhì)的“卵鞘”保護(hù)著,一個卵鞘里通常有16~40枚卵。 雖然不同種類的蟑螂卵鞘中的蟑螂卵數(shù)目都不大一樣,但一樣的是,蟑螂卵個個堅固可靠,抗逆境能力賊強(qiáng)。 蟑螂成蟲壽命通常不超過一年,一輩子產(chǎn)的卵鞘也就幾十個。比如美洲大蠊,一生能產(chǎn)10~40個卵鞘,每個16枚卵,一共才640只小蟑螂而已嘛! 不過,即使沒有受精,雌蟑螂也能孤雌生殖,產(chǎn)下卵鞘。它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是經(jīng)期同步的好閨蜜,可以一起生孩子。 所以,如果你家同時擁有好幾只雌蟑螂,那產(chǎn)出數(shù)量就很可觀了... 我還沒說完,你先別走。 等到卵孵化出來,就是蟑螂幼體了。蟑螂是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昆蟲學(xué)上把它的幼體叫做“若蟲”,蟑螂的若蟲,通常要蛻皮10次左右才能成年。 剛蛻皮的時候,蟑螂若蟲雪白無暇,非常美麗,待一會兒色素填充進(jìn)外骨骼,才會呈現(xiàn)出原本的體色。 ![]() ![]() ![]()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若蟲在成長期間,外形變化不大,看起來就是純長個兒,直到最后一次蛻皮才長出翅來(天生無翅的種類連翅都不長)。 如果你見到了通體純白的蟑螂,不要慌,這是浴火重生之相,好兆頭啊! ![]() 東方蜚蠊(部分)成長史 除了惡心人,蟑螂還有妙用! 除了生活在野外長得美的、生活在你家惡心你的蟑螂之外,蜚蠊家族中其實還有些既不仙,也不惡心的種類,和這些傳播疾病的居家蟑螂是親戚,說它們算是“蟑螂”,也不算錯。 它們接地氣,有點可愛,還能吃,能被人吃。 比如地鱉科的幾種地鱉(俗稱土元、土鱉),繁殖能力沒那么強(qiáng),又不傳播疾病,雌蟲無翅不會飛,長得胖胖萌萌的,與人相處的相當(dāng)融洽。 把養(yǎng)殖地鱉煮透、曬干后,用來做藥材、泡酒喝,都屬于常規(guī)操作。不過這里我們建議,正經(jīng)治病還是去醫(yī)院,吃蟑螂補(bǔ)充蛋白質(zhì)頂多是個輔助手段。 ![]() 你看這個蟑螂它又扁又萌,就像那個碗它又大又圓 圖片來自:微博@博物雜志 理論上來講,蟑螂都是能吃的——即使是文中講到的那幾種居家蟑螂,只要控制好無菌飼養(yǎng)環(huán)境,它們就不容易攜帶病原物。 裹上面粉,沾上雞蛋液,下油鍋炸至金黃,就是一盤美味蛋白質(zhì)。再或者小鋼磨一打,那就是一杯增肌蛋白粉,妥妥的。 ![]() 蟑螂能量塊,你不想嘗嘗嗎? 圖片來自:《雪國列車》 如果你實在下不去口,那就別勉強(qiáng)自己了,反正除了被你吃,蟑螂還有別的妙用——它能幫我們吃剩菜剩飯,處理餐廚垃圾。餐廚垃圾,指的是餐廳、食堂收集的泔水,和家庭廚房產(chǎn)出的廚余垃圾不是一回事。 用昆蟲處理餐廚垃圾不是什么新聞,蟋蟀、黃粉蟲(面包蟲)、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等昆蟲都曾在垃圾處理廠上班,愛崗又敬業(yè)。 ![]() 亮斑扁角水虻,水虻科的一種食腐昆蟲 蟲子們吃飽后,會產(chǎn)出糞便,蟲糞收集起來可以做成肥料,用來培育新的糧食。蟲子要產(chǎn)卵,也會死亡,卵拿去孵化,尸體收集起來烘干、粉碎,可以養(yǎng)雞。 這么一套下來,相當(dāng)于把剩菜剩飯轉(zhuǎn)化成了新菜新飯,這么說你是不是就有胃口多了? ![]() 參考文獻(xiàn):《黑水虻處理餐飲垃圾的技術(shù)分析與應(yīng)用探討》 比起它們,蟑螂就更厲害了。 黃粉蟲、黑水虻這類完全變態(tài)昆蟲,只有幼蟲期才會猛吃,而前邊說過了,蟑螂屬于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從若蟲到成蟲都能吃。 蟋蟀也是不完全變態(tài)昆蟲,面包餅干和蔬菜水果都吃得很歡,但吃油就遜色了些,而蟑螂吃油更勝一籌,還有個“偷油婆”的外號。 ![]() 工廠正進(jìn)行蟑螂卵鞘孵化,等它們長大就可以吃遍中國八大菜系 圖片來自:xinhuanet.com 去年年底,山東和四川工廠養(yǎng)美洲大蠊處理餐廚垃圾的事情,被國內(nèi)外的媒體報道了一番,標(biāo)題都挺嚇人:“10億只蟑螂一天吃掉50噸餐廚垃圾”。 可見,蟑螂處理餐廚垃圾還是很有潛力的,最大的風(fēng)險則是蟑螂越獄。 ![]() 圖片來自:路透社 對了,美洲大蠊還有個用處:制作康復(fù)新液。 ![]() 康復(fù)新液,喝過的朋友請舉手! 這種藥是用干燥美洲大蠊粉碎后的粗提取液加工得到的,經(jīng)常用在治療口腔潰瘍、胃潰瘍等各種潰瘍上。關(guān)于康復(fù)新液作用機(jī)理的研究還不太深入,有沒有效不好說,但難喝倒是真的。 綜上所述,小強(qiáng)是個好蟲,大家要是在自己家里看見它,一定要把它弄死。 最后奉上《博物》祖?zhèn)鳒珞浞剑?/p> ![]() 一個土豆煮熟搗成泥,加兩勺硼酸粉(藥店有賣)和一勺糖,分成小份放在角落,一個月蟑螂就會消失。注意要避免兒童和寵物誤食。 祝大家午飯吃得開心 ![]() 圖片來自:《蟑螂娘》 號內(nèi)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