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終于收集好啦!進來,有你想要的輸血答案

 fjgsd 2019-03-24

臨床輸血工作

無論是手術室、ICU還是病房里,常常有需要輸血的病人,忙碌而緊張的輸血工作,醫(yī)生護士難免會碰上一些輸血問題......

護士

請問1單位(U)懸液紅細胞實際血量有多少毫升?

1單位(U)懸液紅細胞實際血量有110ml~130ml,詳細如下......

醫(yī)生

一位6公斤的孩子輸手工血小板多少單位?

一般是按0.2-0.3U/kg來計算,詳細如下......

忙得昏頭昏腦的,

鎮(zhèn)定!

我得好好整理整理......

好啦!

下方,有醫(yī)生護士想要的輸血答案

護士應如何掌握輸血速度?

(1)一般情況下輸血速度為5~10ml/min;

(2)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輸血時,輸血速度可達50~100ml/min;

(3)年老體弱、嬰幼兒及有肺功能障礙者,輸血速度宜慢,1~2ml/min;

(4)輸血時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貝地輸血開始前15分鐘要慢(2ml/min)并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無不良反應,再根據需要調整速度;

(5)不論是什么情況,一袋血須在4小時之內輸完,如室溫高,可適當加快滴速防止時間過長,血液發(fā)生變質,特務是長菌危險。

血液保存及輸注




詳細如下

全血(WB) 

需交叉配血

200ml的全血為1U(單位),有效成分主要是紅細胞、血漿蛋白、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

適應證:嚴重的急性失血(失血量超過自身血容量30%時);

體外循環(huán);換血治療。

目的:用于補充紅細胞、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和擴容。

劑量:成人(60kg)每輸入1u大約可提高Hb5g/L、HCT0.015;兒童每kg體重6ml輸入,大約可提高Hb10g/L。

用法:全血輸注時要使用標準輸血器,最好使用白細胞濾過器,特殊患者還應進行血液輻照處理,以減少輸血不良反應。輸全血的速度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耐受情況進行調整。通常,開始時輸血速度應較慢,一般為5ml/min,數(shù)分鐘后可調快,200ml全血多控制在30~40min輸完較適宜。嚴重失血患者輸血速度可加快,心功能不全、嬰幼兒和老年等患者輸血速度應減慢。

紅細胞

種類:懸液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少白紅細胞、冰凍紅細胞等

目的:補充紅細胞,恢復和維持攜氧能力,滿足組織的供氧,維持機體供氧平衡,

用法:紅細胞輸注要慢,尤其輸血前15分鐘,不宜太快,成年人輸注1U紅細胞不應小于1h,或參考1-3ml/(kg.h),對心、肝、腎功能不好者、年老體弱、新生兒及兒童,速度要求更慢,參考1-3ml/(kg.h)

禁止事項:除少量等滲生理鹽水外,不可加任何藥物及其它物質,輸血前可雙手緩慢顛倒血袋數(shù)次,輸血中出現(xiàn)越輸越慢情況,可緩慢顛倒數(shù)次,無改善更換輸血器,不可硬性擠壓濾網,以免造成血塊引起血管內拴塞。

1.1.懸浮紅細胞(CRCs)  

需交叉配血

1u總量為110~120ml,紅細胞壓積0.7~0.8,懸浮紅細胞液1個單位是由200ml全血移去血漿,在剩下的濃縮紅細胞中加入添加劑(血液保存液約28ml)制成。

 適應證:適用于臨床各科輸血。

1. 外傷、手術、消化道、呼吸道、產科大出血需輸血的;

2. 容量正常的貧血需輸血的;

3. 心、肝、腎功能不全需輸血的;

4. 特別適用于兒童慢性貧血。

劑量:兒童  增加Hb(g/l)所需血量=0.6×體重(kg),嬰兒  每kg體重輸紅細胞10ml可使Hb升高30g/l

輸注:輸前將血袋反復顛倒數(shù)次,使紅細胞與添加劑充分混勻;必要時邊輸邊搖。

1.2.濃縮紅細胞(CRC)

 需交叉配血

將新鮮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庫血經離心后將血漿移去,剩下的紅細胞和少量的血漿即濃縮紅細胞。 HCT70—80% 。

1u容量為120ml±10%,含200ml全血中的紅細胞、30ml血漿、15ml抗凝劑。

適應證:同紅懸液。

輸注:通過Y型管加生理鹽水輸注,一般1u CRC加50ml生理鹽水。

1.3.少白細胞的紅細胞(LPRC)

要求ABO血型相同, 需交叉配血

使用白細胞濾器可去除99.9%的白細胞,紅細胞回收率90%以上。

1u總量約120ml   紅細胞60—80ml    生理鹽水50ml。

適用于臨床各科輸血,同CRC。

優(yōu)點:

1.降低非溶血性輸血發(fā)熱反應的發(fā)生;

2.降低了輸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fā)生;

3.防止部分輸血相關病毒的傳染;

4.預防HLA同種異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血小板輸注無效。

1.4.洗滌紅細胞(WRC)

要求主側配血

全血經離心去除血漿和白細胞,再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3—6次(一般洗3次),最后加50ml生理鹽水懸浮即得。

1u量為120ml±10%,其中紅細胞60—80ml、生理鹽水50ml。

適應證:

1.輸全血或血漿發(fā)生過敏反應者;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和PNH;

3.高鉀血癥及肝腎功障礙者;

4.由于反復輸血產生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引起輸血發(fā)熱的患者可試用;

劑量:輸注時量要比其它紅細胞成分大一些。

血小板(PLT)

AB0血型相同

種類: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手工分濃縮血小板【匯集去白細胞】、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等

目的:預防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癥狀,恢復人體正常的止血和凝血功能

劑量及用法:成人推薦使用一個療量,正常可增加20×109/L以上,兒童(<20kg)10-15ml/kg ,一般為每分鐘60-80滴。

注意事項:輸注前要輕搖血袋,混勻、因故未及時輸?shù)牟豢煞疟洌煞攀覝叵露虝悍胖?,?0分鐘內手托輕搖混勻,切忌粗魯搖動,以免造成血小板損傷、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輸注,如果有幾種血液制品先輸注血小板,不可加藥,單獨輸注室溫22℃震蕩保存,嚴禁4 ℃保存,保存時間越長血小板存活率及功能持續(xù)降低,故應盡快輸注。輸注后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出血癥狀有無減輕。

2.1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

手工法由200ml全血制備的濃縮血小板為1U,容量為20-30ml,血小≥2.0╳1010個,紅細胞≤1.0╳109個。

2.2機器單采濃縮血小板

機采1個(袋)為1個治療量,血小板≥2.5╳1011個,純度高,半透明,橙黃,白細胞及紅細胞極少,規(guī)格:150-250ml/袋

適應證:治療性輸注及預防性輸注

1.  PLT<20╳109/L伴嚴重出血;

2.  大量輸血致PLT稀釋性減少計數(shù)<50╳109/L;

3.  血小板不低,但功能異常致嚴重出血者;

4.  急性ITP有大出血或需進行手術時;

5.  預防性輸注:

a.PLT<10╳109/L;

b. PLT<20╳109/L,伴導致PLT消耗或破壞的情況,如感染,發(fā)熱,脾腫大,DIC等;

 c. PLT<50╳109/L,需進行創(chuàng)傷性檢查或手術;

劑量:每m2體表面積輸入血小板1.0╳1011,輸注后1h外周血小板增高(5-10)╳109/L,

成人每次輸機采血小板2.5╳10111個治療量),兒童可將1個治療量分成2-4袋,

分次輸注。輸入的血小板存活期5天,故2~3d輸注1次,直到出血停止。

CCI=(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輸注前血小板計數(shù))(1011)×體表面積(M2)/輸入血小板總數(shù)(1011)

注:輸注后血小板計數(shù)為輸注后1h測定值.CCI>10者為輸注有效 。

血漿

種類:手工分冰凍血漿有普通、新鮮,普通病毒滅活、新鮮病毒滅活等

目的:單個凝血因子補充、肝病患者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大量輸血伴發(fā)的凝血功能障礙、口服抗凝劑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缺乏、免疫缺陷綜合征、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劑量及用法:10-20ml/kg體重,凝血因子水平上可上升25-50 %就可止血,大量輸注可引起循環(huán)超負荷的危險

注意事項:融化后盡快輸注,以免血漿蛋白變性和不穩(wěn)定凝血因子喪失活性,融化后不可再復凍保存,未及時輸注的專用冰箱4℃保存不得超過24h

3.1.新鮮冰凍血漿(FFP)

 要求ABO相同或相容

新鮮冰凍血漿中含: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補體、凝血因子,纖維蛋白,蛋白酶抑制物,轉運蛋白和尚未確定的功能蛋白。

適應證:WHO規(guī)定

1.補充多種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雙香豆素抗凝治療過量,接受大劑量輸血

的受血者凝血因子稀釋性減少;

2.DIC;

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

4. 補充:

⑴無相應濃縮的凝血因子時;

⑵AT-Ⅲ缺乏,無濃縮劑的情況下;

⑶血漿置換。

禁忌:

1. 血漿過敏;

2.擴容。效果差,風險大,使用代血漿,白蛋白等最好;

3.補充白蛋白,白蛋白濃度低,且可能增加水鈉潴留和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

4.增強免疫力;

5.嚴重心腎功不全。

劑量:首次10-15ml/kg,維持5-10ml/kg,速度10ml/min,大多受血者凝血因子被提高到正常水平的25%以上,并能止血。

輸注注意:

1. 血漿融化,直到完全融化后,立即輸注,若不能及時輸注,應將血漿

暫時放在4℃,但應<24h,>24h→FP,<5d。

2.不能在室溫下自然融化,以免有大量FIB析出。

3.融化后應盡快輸注,以免蛋白變性,凝血因子喪失活性。

4.要求與受血者ABO相同或相容,AB→所有,A→A.O,B→B.O,O→O。

5.輸前肉眼觀察為淡黃色,半透明,顏色異常,凝塊不能輸。

6.目前FFP國內濫用,多是補充血容量,營養(yǎng),替代白蛋白等。

3.2.普通冰凍血漿(FP)   

要求ABO血型相同

適用于

1. 主要用于補充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

2.手術,外傷,燒傷,腸梗等大出血或血漿大量丟失。

冷沉淀(Cory)  

目的: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原白缺乏癥、先天性或獲得性ⅫⅠ缺乏癥、血管性血友病、甲型血友?、鴙

劑量及用法:10kg體重2-3U,初次效果較差,增大劑量重復使用效果較好,融化后必須4h之內用于患者,室溫不可超6h,可一袋一袋靜脈推注或輸注,亦可將數(shù)袋冷沉淀混合,并通過出口加入生理鹽水(10-15ml)加以稀釋后用輸血器輸注,以患者可以忍受的較快速度輸注

注意事項:融解溫度不宜超37℃,以免FⅧ活性喪失,融化后必須4h之內使用,不可再次冰凍保存

要求ABO相同或相容

國內通常以400ml新鮮全血(6-8h內)血漿為1個制備單位,主要含Ⅷ因子、VWF因子、FIB及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和纖維結合蛋白。

適應證:

1. 甲型血友病及Ⅷ因子缺乏;

2.血管性血友?。╲WD);

3.纖維蛋白原缺乏癥;

4.局部使用促進創(chuàng)口、潰瘍修復。

白蛋白(Alb)

適應證:

(1)主要適應證 補充血管內外的白蛋白缺乏

  ①擴充血容量是使用白蛋白的主要臨床指針。對血容量損失50%~80%的

患者需加輸5%白蛋白,使血漿蛋白維持在52g/L以上,血容量損失>80%的患者可考慮輸部分全血和FFP(補充凝血因子)。在輸20%或25%的白蛋白時應同時補充適量的晶體溶液以防脫水。

②白蛋白的丟失。

③體外循環(huán)  用晶體液和白蛋白作為泵底液要比全血更安全、更能為患者接受,特別是有明顯的血液稀釋時使用。保持HCT 0.20,Alb25~30g/L。

④血漿置換。

(2)相對適應證  輔助治療:如對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腦水腫改善癥狀。

 作“化學緩沖劑”:如在新生兒溶血病時用白蛋白帶負電荷結合膽紅素。

 手術后或創(chuàng)傷后:用于改善預后,尚未肯定。

  劑量:所需白蛋白量(g)=〔期望白蛋白濃度(g/L)-輸前白蛋白濃度(g/L)〕×體重(kg)×0.08

輸注:除有特殊要求,一般不使用輸血器。速度根據病情調節(jié),快速擴容時要快。血容量正?;蜉p度減少時5%的白蛋白輸注速度為2~4ml/min,25%的白蛋白輸注速度為1ml/min,兒童是成人的1/2~1/3。

免疫球蛋白(IG)

⑴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即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MIG),曾稱丙種球蛋白。國內一般是10%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有抗病毒、細菌和毒素的抗體,IgM、IgA含量很少。由于正常人免疫球蛋白抗補體活性高只能肌注,禁止靜脈注射。

⑵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它是以千人份以上健康人血漿為原料,將IgG聚合體去除或降低其補體活性而制備的,宜靜脈注射。靜脈注射IgG能使循環(huán)中的抗體水平迅速升高,同時也使運用大劑量IgG治療某些疾病成為可能。IVIG的主要作用是補充免疫抗體和進行免疫調節(jié)。

⑶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含大量的特異性抗體,比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所含的特異性抗體高,對某些疾病的治療要優(yōu)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目前國內有抗狂犬病、抗乙型肝炎、抗破傷風、抗RhD免疫球蛋白等。

上述各種免疫球蛋白從制備之日在2~8℃可保存3年。

適應證:原發(fā)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異性的被動免疫和其它疾病。

 劑量:IMIG可0.3~0.6g/次,必要時加倍。

IVIG要單獨輸注,避免與其它溶液混合,若是凍干粉劑可配成5%或10%的溶液使用。常用劑量100mg/kg,每3~4周靜脈注射1次,一般提高患者IgG水平2~4g/L即可。靜脈注射開始時應低速,前30min為0.01~0.02ml/min,無不良反應可提速到0.02~0.04ml/min。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使用參考有關說明書。

 

此外尚有

冰凍紅細胞(FTRC),濃縮白細胞懸液(GRANS),新鮮體液血漿(FLP)凝血因子制劑如纖維蛋白原濃縮劑、Ⅷ濃縮劑、Ⅸ濃縮劑、凝血酶原復合物、纖維蛋白膠、抗凝血酶Ⅲ濃縮劑等。

輸血指南

2.1輸紅細胞的指征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
  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
1. 血紅蛋白>100g/L,不必輸血。
2. 血紅蛋白<70g/L,應考慮輸濃縮紅細胞。
3. 血紅蛋白在70~100g/L 之間,根據患者代償能力、一般情況和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4.  燒傷病人Hct小于0.30時,可輸注懸浮紅細胞,使Hct到達0.35以上為宜。

5.  妊娠<36周,Hb≤50g/L,或Hb在50~7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臨床證據時;

妊娠≥36周,Hb≤60g/L,或血紅蛋白在60~8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臨床證據時均可輸注懸浮紅細胞。

6.  急性大出血,出血量>30%血容量,可輸全血。

急性大量失血時紅細胞補充參考量

失血量                                     補充紅細胞量

<1000ml                                     不輸血

1000~2000ml                          3~5個單位

2000~4000ml                          5~15個單位

>4000ml                                   >15個單位


 2.2輸血小板的指征

用于患者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或功能異常伴有出血傾向或表現(xiàn)。
1.術前、大量輸血,血小板計數(shù)<50×109/L,應考慮輸。

2.  敗血癥、骨髓抑制,血小板計數(shù)<20×109/L,應考慮輸。

3.  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4.尿毒癥。
5. 血小板計數(shù)在10~50×109L之間,根據臨床出血情況決定。
6. 如術中出現(xiàn)不可控滲血,確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輸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7.  血小板計數(shù)<5×109/L,無論有無出血,應立即輸注。


2.3 輸新鮮冰凍血漿(FFP)的指征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創(chuàng)面彌漫性滲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輸入大量庫存全血或濃縮紅細胞后(出血量或輸血量相當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 抗凝血酶Ⅲ缺乏。
4.病史或臨床過程表現(xiàn)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
5.緊急對抗華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2.4 輸普通冰凍血漿(FP)的指征   

補充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漿蛋白。

1. 主要用于補充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

2.手術,外傷,燒傷,腸梗等大出血或血漿大量丟失。

2.5 輸冷沉淀(Cory)的指征

1. 血友病A。

2. 血管性血友病。

3. 活動性出血并纖維蛋白原缺乏。

4. 尿毒癥致血小板功能障礙。

2.6 內科輸血指征

1. 慢性貧血伴缺氧癥狀。血紅蛋白<60g/L或紅細胞壓積<0.2時可考慮輸注紅細胞。

2. 內科急性出血引起血紅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癥狀。血紅蛋白<70g/L或紅細胞壓積<0.22,或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時考慮輸全血。

3. 用晶體液或并用膠體液擴容仍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輸血方案。

4.如果沒有引起輸血無效的因素,一般慢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者每2周輸紅細胞2u;造血物質缺乏的患者需要輸血時往往輸1次紅細胞就行了。

2.7  新生兒失血超過血容量的10%時,應當補充紅細胞,不應以Hb作為固定的輸血指征。

足月新生兒Hb<145g/L即為貧血。貧血程度可分為輕度145-120g/L,中度120-100g/L和重度<100g/L。

中度以上貧血可考慮輸血,而一周以內新生兒Hb<145g/L以下時也應考慮輸紅細胞懸液。當新生兒溶血病未達到換血指征或換血后未達到再次換血指征,應予輸血維持其正常Hb水平,以輸注懸浮紅細胞為好。

ABO血型溶血患兒在病程2周內宜輸注O型洗滌紅細胞,2周后可輸同血型紅細胞。

Rh血型溶血者,2周內也宜輸注Rh陰性、ABO同型或O型紅細胞,2周后輸入Rh同型紅細胞,盡量減少輸血次數(shù),并隨時觀察患兒有無溶血癥狀加劇,應予及時處理。

新生兒溶血病的換血指征:

① 產前已診斷為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兒出生時Hb<120g/L、伴水

腫、肝脾腫大者;

②  貧血嚴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③  出生后黃膽急劇加重,12h血清總膽紅素>205μmol/L,24h>273μmol/L,36h>308μmol/L;

④  血清總膽紅素>342μmol/L;

⑤  出現(xiàn)膽紅素腦病者。

來源:高醫(yī)輸血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