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獻公滅公族之后,晉國的公室庶支力量薄弱,而異姓貴族的力量卻越來越強大。晉文公在城濮之戰(zhàn)前始作三軍,設立六卿。三軍的將佐,均為卿,故合稱六卿。當時的六卿(即三軍將佐)以掌控軍隊將領的身份產(chǎn)生,其職能主要局限于軍事方面,還沒有掌握行政權,尚未進入晉國政治權力的核心。 趙盾為政時,六卿開始進入晉國的權力中心。六卿之首的趙盾已經(jīng)掌握了立法、刑獄、財務、人事等重要權力,成為決策者。而太師、太傅等職則下降到執(zhí)行者的行列。到晉靈公十四年(前607年),趙盾弒殺靈公,派趙穿迎立公子黑臀為成公。從此晉國卿大夫執(zhí)政制度得以正式確立。 在晉公室和卿大夫三十多年的斗爭中,有兩個國君死于非命,卿大夫中狐、箕、伯、先、郤五家徹底滅亡,趙氏僅存趙武一脈,胥氏幾乎淪亡,董、籍兩家降為庶民。晉平公即位時,原先的公室舊族只剩欒、祁、羊舌氏三支。能列入卿位的只有欒氏一家。但是欒氏繼承人驕橫暴虐,樹敵甚多。不久,欒氏一族被滅,晉國大的卿族還剩下六家,即范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此后,晉國的執(zhí)政卿完全被六家壟斷,開啟了六卿專政的歷史。當時,晉公室對六卿家族已無力約束。 六卿之間為了相互約束,一方面是相互盟誓,另一方面是公布成文法,并鑄于銅鼎。公元前513年,趙簡子和荀寅把“范宣子刑書”鑄在銅鼎上,公之于眾。其核心是倡導“法治”,以法作為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這部刑書是晉國法制史上第一部從國家總法中分離出來的刑事法規(guī)。 但是,由于利益沖突日烈,六卿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不可避免。為此,他們紛紛建立自己的根據(jù)地。盡管當時趙氏的領地范圍最大,但是趙簡子為鞏固趙氏實力,于公元前6世紀末先后令尹鐸、董安于修建晉陽城,將其建為趙氏家族的戰(zhàn)略“保障”。晉陽城城址選在今太原市南郊的古城營一帶,西依龍山,地形險要,而且地處晉國北部,遠離晉都核心區(qū)。當時趙氏的領地皆在晉南豫北、冀西南一帶,只有晉陽處于晉中,遠離其最大的敵人智氏。尹鐸和董安于到晉陽后,嚴格按趙簡子囑托辦事,把晉陽城建得城高墻厚、固若金湯。 除了營建堅固的城墻外,趙氏更將籠絡人心放在首位。當時負責修建晉陽城的尹鐸曾請示趙簡子:“你準備把晉陽作為提供賦稅的城呢,還是要作為自我保護的屏障?”趙簡子很肯定地表示:“要建成自我保護的屏障?!币I立即裁減各戶的稅賦以爭取民心。趙簡子還告誡自己的兒子說:“晉國如果有了禍難,你不要認為尹鐸年輕,不要嫌晉陽路遠,一定要到那里避難。” 公元前497年,趙簡子與趙氏另一支邯鄲午(即趙午)因衛(wèi)國500家奴隸們屬問題而關系破裂。當年6月,趙簡子(鞅)作為執(zhí)政的正卿,命令上軍司馬圍攻邯鄲。作為上軍將佐的范氏和中行氏拒絕出兵,與邯鄲趙氏聯(lián)合圍攻趙簡子官邸。趙簡子和趙襄子不得已到晉陽避難,并且以此為基地靜觀時變。一年后,趙簡子在韓、魏、智諸卿支持下,返回晉都。公元前493午,趙簡子取得了與邯鄲午戰(zhàn)爭的勝利。 之后,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六卿只剩下智、趙、魏、韓四家,其中以智氏的勢力最大。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以晉國公室的名義向韓康子和魏桓子索得土地,而趙桌襄子則堅決抵制。于是智伯瑤脅迫韓、魏兩家于公元前455年發(fā)兵攻打趙氏。趙襄子再次退守晉陽,三家聯(lián)軍團困晉陽兩年不能得手。于是智伯想出水淹晉陽的主意。危急中趙襄子派遣張孟談乘夜縋出城外,會見韓康子和魏桓子,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兩家暗中例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乘勝進擊,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土地,為日后“三家分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
來自: 昵稱55301288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