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指老去的千里馬。伏櫪指伏食馬槽。老驥伏櫪是一個成語,讀音是lǎo jì fú lì,意思是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壯志,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門行》。 解釋驥:千里馬;櫪:馬槽。伏櫪:就著馬槽吃食。老的千里馬雖然趴在槽頭吃食;但仍想奔馳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壯志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 多用于形容懷有雄心壯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連用。 詞語辨析【成語性質】褒義詞。 【近 義 詞】老當益壯、壯志凌云。 【反 義 詞】老氣橫秋、老態(tài)龍鐘。 【正音】 驥:不能讀作"jí";櫪:不能讀作"lí"。 【辨形】 櫪:不能寫作"歷"。 出處東漢末·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先后消滅董卓、黃巾軍、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控制北方領土。袁紹的兒子投奔北方的烏桓,53歲的曹操親率大軍徹底征服20萬烏桓人,凱旋后作《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示例1、用飛龍在天,對老驥伏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 2、"老驥伏櫪,雖未歇于壯心;逆風撐船,終不離于舊處。"(宋·陸游《與何蜀州啟》) 3、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鉆研;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4、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高中第五冊課文:趙鑫珊《人是什么》) 5、信寫好后,由全家識字的人逐個作了"審查",愛好文學的小兒子提議加上曹操的兩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6、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用長期積累起來的豐富知識和經(jīng)驗,通過各種方式繼續(xù)為我州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做貢獻。 7、您在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勤于研究,可謂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