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粉絲問這個問題了,“APS-C畫幅機身如何搭配鏡頭?” 這也算是千年難題了吧。相比之下,全幅機身配鏡頭難度就要小很多,喜歡變焦嘛,直接上大小三元總是不會錯了,喜歡定焦嘛,直接上大光定,有錢原廠,沒錢適馬。 APS-C畫幅機身呢? 全幅鏡頭放在APS-C機身上成像會變差? 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同等設計成本的情況下,大像場和高分辨率不可兼得,意思是APS-C畫幅機身只用到了全幅鏡頭像場的中心部分,畫質(zhì)表現(xiàn)反而會不好,因為廠商要兼顧中心和邊緣,這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在同等條件下,全幅鏡頭放在APS-C畫幅機身上,畫質(zhì)只會比原來來,但好不到哪里,但適應性不如同價格的APS-C鏡頭,因為得益于較小的像場成像,其實更容易做的更好,中高端的APS-C鏡頭,其素質(zhì)往往比全幅頭更好。比如佳能EF-S 17-55mm F2.8 IS,除了不防塵防水,實際上成像比有些全幅頭要好,對畸變,暗角的控制也要好。這兩年新推出的一些新鏡,針對性設計和數(shù)碼校正在APS-C畫幅機身上也不錯。 另外,全幅變焦鏡頭設計的焦段用在APS-C畫幅機身上很蛋疼,難道你們不覺得嗎? 什么APS-C畫幅鏡頭值得買? 說了這么多,究竟該買什么APS-C畫幅鏡頭呢? 首先登場的必須是窮人三寶之首18-55mm,作為入門單反相機的套頭,雖然我不是特別推薦,但是勝在便宜呀,才幾百塊。這兩年推出的新版本,光圈小規(guī)小,但是有防抖,銳度不錯,陪伴你攝影啟蒙,還是可以勝任的。 稍微有錢了,進階鏡頭當然選18-135。在我很多文章中,都是強烈推薦大家買大套機。這個焦段是用起來相對順手的,像EF-S 18-135mm f/3.5-5.6 IS STM在市場的口碑就很好,滿足了大部分入門愛好者的需求,旅拍也方便,搭配一枚定焦大光圈鏡頭,1-2年不用折騰。畫質(zhì)真不差。 佳能用戶我還推薦EF-S17-55mm f/2.8 IS USM,實話實說,做工很一般,但是收縮一檔光圈后,畫面很銳,全開也能用,防抖效果很明顯,和全畫幅同級標變相比,體積重量優(yōu)勢很明顯。 還有更好的選擇嗎?適馬 DC18-35mm f/1.8 HSM,行貨不到4千一點點,撇開成像圓面積小的方面,光學素質(zhì)恐怕只有少數(shù)頂級定焦可以超越,能夠斷了相當一部分人買35mm以下定焦頭的念想,就是重量太沉了,有一點點跑焦,副廠嘛!通病。 廣角變焦?佳能原廠我只推薦EF-S10-18mm f/4.5-5.6 IS STM,東西好,價格也便宜,不到2000元呀哎呀呀呀呀呀! 尼康用戶推薦AF-S DX10-24mm f/3.5-4.5 G ED,輕便、夠銳,色彩一般。如果對于素質(zhì)不滿意,可以選擇副廠的適馬8-16mm、還有騰龍10-24mm,都是可以打7.5分以上的鏡頭,尤其前者,銳、色、廣,后者在規(guī)格、素質(zhì)、便攜上做到了比較好的均衡,廣角端邊緣畫質(zhì)差點,有紫邊。 有一類用戶特別鐘情一鏡走天下,比如適馬18-300C、騰龍18-400、騰龍16-300都是你們的最愛,除了方便,還是方便。反正做好很狗的心理準備就好。 對了,我還要強烈推薦佳能 EF-S 24mm f/2.8 STM,實現(xiàn)了APS-C單反微型化,人文風光愛好者的福音,不適合新手,這點我要說明。關于暗角、畸變、銳度、色彩、邊緣分辨率這些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它做到的是,是讓你毫無顧忌的拿起來相機拍攝。 關于APS-C鏡頭其他的內(nèi)容,歡迎你在留言區(qū),和我一起交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