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迷迷糊糊的時候,有人在我的身體上寫字,我一下驚醒了,那時候我不知道寫的是什么。寫完以后,有人鑿刻。等他們忙完,我繼續(xù)睡覺。 后來,我被立在這片墓地。那天來了很多人,他們反復(fù)說的幾個字是:蕭紅,回家。 蕭紅1936年攝于日本。葉君提供 身邊有很多伙伴,我們經(jīng)常聊天。跟他們不同,我的主人最年輕,才31歲,她的骨灰從香港來。 聽說這只是她的一半骨灰,被丈夫裝在古董花瓶里,1942年埋在香港淺水灣的荒灘上。戰(zhàn)亂過后,那里的墓地已經(jīng)被小販踏平,香港文人呼吁,內(nèi)陸作家奔走,她的骨灰才遷到這里。還有一半骨灰裝在另一個花瓶里,埋在香港一個教會學(xué)校的后山,到現(xiàn)在還沒找到。 香港淺水灣蕭紅墓。葉君提供
我在的這個地方是銀河公墓茶園崗墓園,以前這里又叫土葬區(qū)。大概有十幾年的時間,這里非常冷清,偶爾有人掃墓,還左看右看偷偷摸摸的。 1989年,茶園崗墓園開始修建,墓地的樣式、墓碑的規(guī)格都統(tǒng)一了。埋在這里的都是文化名人,埋名人的地方平時也冷清,只有清明節(jié)前后熱鬧。 我這里不一樣,長年有人來,他們不再左看右看偷偷摸摸。有時候一個人,有時候三五人結(jié)伴,還有大人領(lǐng)著孩子,老師領(lǐng)群學(xué)生來的。他們都喜歡帶花,有時候也帶白酒、帶香煙、帶鉛筆、帶花瓶和水果。這只小香爐,這兩個空酒瓶,這支削好的鉛筆,這兩支燃盡的香煙,這個小編筐和筐里的塑料葡萄,還有這三只大小不同的花瓶和瓶里瓶外的塑料花,來自不同的掃墓人。 隔幾天,管理員就要清理一次主人的墓地,把酒瓶、鮮花、爛掉的水果清走。后來,管理員在我旁邊專門放一只空桶,收起來的部分供品先存放在那里。 大人帶著孩子來掃墓的,祭奠過后都會走近我,教孩子辨認(rèn)我身體上的那些字,我老早就認(rèn)得了:“女作家蕭紅同志之墓 一九一一年生于黑龍江省呼蘭縣 一九四二年卒于香港原墓香港淺水灣 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五日遷骨灰安葬于銀河公墓”。 那些一個人來掃墓的,祭奠后都愿意跟我的主人說說話,大多數(shù)人都說喜歡她的作品,謝謝她,懷念她。還有人在這兒讀她的詩,讀她的作品片段。有人大聲讀,遠處的柏樹都聽得見。有人小聲讀,像是專門讀給我的主人。 1938年,蕭紅與端木蕻良攝于西安。章海寧提供 在無數(shù)掃墓人里,我始終記得一個老人。他第一次來墓園,好像是1987年,那時的墓園很簡陋,他腳步踉蹌,失聲痛哭。痛哭過后,他說:“蕭紅,對不起!對不起!我來晚了!端木蕻良來看你了!” 這個老人來過多次,每次來都流淚,讀他寫的詩。那些詩我聽不懂,可看著一個老人那么難過,我也很難過。1996年以后,這個人再沒來過,代他掃墓的人說他去世了。 今年5月,十幾位黑龍江作家來看蕭紅,他們都穿素色衣服,帶來一束白色的百合花。祭拜過后,有人輕聲問:“怎么是這張照片?不像她本人?!?/p> 廣州銀河公墓蕭紅墓前,2018年5月。艾苓攝 很多掃墓人問過這句話,有的自言自語,有的問同來的人。我聽到的合理解釋是:這是一張畫像。蕭紅去世后,香港媒體找不到蕭紅照片,一位香港畫家根據(jù)蕭紅的年齡氣質(zhì)畫了這張像登在報上。后來世人都以為這是蕭紅,是臨終前我的主人。銀河公墓沒有更換照片,也是出于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聽說,在黑龍江呼蘭,我的主人還有一個墓,1992年建的,墓里埋的是端木蕻良保存50年的蕭紅的一縷青絲,墓碑上的字也是他寫的。 按照人世的算法,我今年61歲了,我的主人還是31歲。不論冷清還是熱鬧,不論白天還是黑夜,不論誰來看她,她始終沉默,即便是跟我,她也一個字不說??赡苓@就是人世的死亡了,人死以后只能沉默。聽說主人過世的時候心有不甘,她一定跟我一樣看著人世,看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的廣州,看人來人往。 [載《黑龍江日報》2018年7月14日5版《天鵝》] 作者簡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