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八面出鋒,大家耳熟能詳?,F(xiàn)在我們一般認(rèn)為,米芾書法與“八面出鋒”最是貼切。但,其實“八面出鋒”這四個字并非米芾所說,他只是提到了“八面”而已。真正幫他總結(jié)出“八面出鋒”這四個字的也不是他,而真正得到“八面出鋒”這個精髓的,也不是米芾。但是讓米芾名聲大噪的,卻離不開這個詞。 圖/米芾《竹前槐后帖》 而要想搞明白“八面出鋒”的含義和價值,就一定要回到米芾的書法論著中去尋找答案。 目前,我們所能夠看到米芾關(guān)于“八面出鋒”的理論有《海岳名言》的句子,其中有這樣的話: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鐘法。柳公權(quán)師歐,不及遠(yuǎn)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智永秀潤圓勁,八面具備。” 這段話應(yīng)該是比較全面的關(guān)于“八面出鋒”的書法論書了。 圖/柳公權(quán)行書代表《蒙詔帖》
米芾這樣的觀點“很米芾”,是偏激的,他將歐柳貶低到如此地步,可見其狂妄一面,不過倒也確實符合他一貫推崇魏晉書法的一貫主張,以魏晉時期的書法為高標(biāo)準(zhǔn),而將隋唐書法貶低。 圖/柳公權(quán)楷書《玄秘塔碑》 不過在這本書里,比較有趣的是一個叫做“西風(fēng)”的批注。應(yīng)該是后人在看到米芾這本書后,進行的一個點評,觀點有認(rèn)同也有批判、質(zhì)疑。我們來看看這段話: “柳字故俗,然誣為丑怪惡札之祖,或以為太過。‘自柳世始有俗書’,泄憤之言耳,不足為觀…智永禪師《集千字文》,更兼以八面開鋒,后世米南宮得之,便成大家,世人皆以八面出鋒為米顛所創(chuàng),不知米顛實得于智永禪師。” 這段話簡單易懂,無需翻譯,前半部分是反駁米芾攻擊柳體書法,而后半部分則為智永禪師正了名,他想告訴世人:只有智永禪師才是八面出鋒的始祖,米芾學(xué)了智永成大名而已。但是米芾拿他學(xué)別人的成就,去批評別人有“不厚道”之嫌。 這位“西風(fēng)”同道的話,按照我們今天流行語來翻譯的話那就是—“米芾,你對柳公權(quán)欠了一聲抱歉!”全中國都知道八面出鋒是米芾說的,卻不知道他(智永禪師)! 圖/智永真草《千字文》 在《宣和書譜》中,也有對米芾書法的論述,是這樣記載的:“米芾書學(xué)羲之,篆宗史籀,隸法師宜官,晚年出入規(guī)矩,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這段話中有一句“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泵总揽癜量梢娨话撸栽倿楸壬茣哌€擅長寫書法,十分自信。 圖/米芾《彥和帖》 說到這里,很明顯,米芾認(rèn)為“八面出鋒”是對書法高度的評價,和我們平常褒獎為人處世的能力時候說到的“八面玲瓏”有相似,表示能力、方位和范圍,所以八面可以理解為全方位,哪一個地方都可以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360°無死角”。 可見,“八面出鋒”就是可以隨心自如、隨心所欲的書寫,在任何方向上都可以寫的很好。更多的時候,這個詞語代表的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自然而高超的書寫狀態(tài),這有點像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笔且环N理想的狀態(tài),更加自如靈活的姿態(tài)。 圖/米芾《臨沂使君帖》 所以他不是代表某一種具體的技法和技巧,而是書法到達一定境界之后的狀態(tài),這樣理解八面出鋒可能合乎米芾的本意,而從我們上面舉的例子來看的話,米芾也的確是這樣認(rèn)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