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平魯縣地處山西省西北部,與內蒙古接壤,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境內多川少地,溝壑縱橫。在離縣城不遠的屯軍溝村外,有一條深超過4米的大土溝,根據(jù)村民回憶說,此地原本是一馬平川的良田,后來因為水土流失才變成如今的模樣。淘寶外鏈相冊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屯軍溝大隊組織村民在溝底割草的時候,一位農民在土溝的崖壁上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木匣子。由于年代久遠木匣子已經腐朽,里面露出了跟多青黃色的“鏈子”。聽說有人挖出了東西,周圍村民立刻都圍上來查看。 眾人七嘴八舌,有的說是金字,也有人說是青銅,但沒有一個人能叫出這些東西的名字。擦掉上面的泥土,村民們發(fā)現(xiàn)一些“鏈子”還有刻字,不過卻沒人認得,眼看天要黑了,村民一商量,就把木匣子中的古物平分了,然后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發(fā)現(xiàn)木匣子的農民拿著木匣子和分到的寶物趕到了鎮(zhèn)上,找信用社鑒定,結果驚動了當?shù)匚奈锊块T。山西省文物管理所立刻派專家前往鑒定,結果認定屯軍溝村發(fā)現(xiàn)文物是金器。經過村民回憶說,發(fā)現(xiàn)的木匣子非常重,大概有五六十斤,考古隊對此非常重視,立刻請當?shù)毓膊块T協(xié)助,追繳剩余的金器。 這批珍貴的金器是什么年代的,又是誰埋在這里是?帶著諸多疑問,文物專家開始對手中現(xiàn)有的金器展開了研究。在這批金器中,有5件金鋌上面帶有銘文。
其中一件金鋌上刻有“乾元元年歲僧錢兩金貳拾兩”,根據(jù)《舊唐書》記載,“乾元”是唐肅宗年號,“乾元元年”指的是公元758年,此時唐朝正處于安史之亂的高潮時期,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攻占了唐朝首都長安,唐肅宗在靈武繼位,正在組織軍隊進行平叛。 另外一件金鋌上則刻有“柱國魏國功臣張通儒進”,查閱《舊唐書》、《資治通鑒》之后,考古專家找到了張通儒的記載,但出乎意料的是,此人是安祿山手下的一名官員。當年安祿山稱帝之后,他被封為宰相,叛軍攻占長安、洛陽之后,張通儒被安祿山任命為西京留守,由此可以看出張通儒應該是安祿山的一名心腹。 通過兩個金鋌上的銘文記載,考古專家可以初步斷定,這批金器的年代應該是唐朝中期。那么當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這批珍貴的金器會被埋入地下呢?
經過專家多方考證后發(fā)現(xiàn),平魯縣在唐朝時期屬于河東朔州管轄,是連接河北、關中等地的一條交通要道?!顿Y治通鑒》記載,當年唐朝名將郭子儀、李光弼率領唐朝軍隊,曾多次在朔州、大同云中郡等地與安祿山的部隊激戰(zhàn),而平魯屯軍溝地區(qū)就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這些金器應該是安祿山的心腹張通儒所有,當時雙方軍隊在此發(fā)生激戰(zhàn)時,叛軍節(jié)節(jié)敗退之際,為了不讓珍寶落入唐朝軍隊之手,張通儒只能下令將它們埋入地下,準備日后在取回來。結果沒過多久,張通儒也在戰(zhàn)亂中死去,于是這批窖藏就再無人知曉了。
弄清了這批金器的來歷之后,負責追繳工作的公安部門也傳來好消息,被村民平分的金器大部分都被追回。當時第一個發(fā)現(xiàn)金器的村民帶頭將國寶上交,為了獎勵他的行為,當?shù)卣聘癃剟盍送蛙姕洗箨犚慌_拖拉機,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經過清點,這批金器一共有193件,分別是金鋌、金箔、金鏈、金片,總重量為33025多克。文物專家介紹說,如果按照現(xiàn)在黃金350元/克來計算的話,這批金器的最少值1150萬。當然,如果作為唐朝的國寶文物,那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參考文獻:《山西平魯唐朝金器研究報告》、《資治通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