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小漁十幾年的釣魚經(jīng)驗來看,釣魚真的不是簡單的事,因為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太多太復雜,稍微一個注意不到,就會導致滿盤皆輸。就比如說吧,打好了窩了,魚感覺也聚起來了,開始釣得還不錯,可慢慢發(fā)現(xiàn)魚越聚越多卻不咬鉤了,這是什么情況呢?本期為你揭曉答案。 一、當你看到魚聚窩時,說明魚已上浮。 如果我們的魚餌、釣位、線組等都沒什么問題,卻看到魚越來越多而就是不咬鉤,這就充分說明魚大多已不在水底,而你的兩個魚鉤還在水底躺著,魚便咬不到鉤。另外呢,魚如果在水底,即使聚在一起岸上的人也是看不到的,如果你能看到它們,那還不能說明它們上浮了嗎? 二、魚為什么會慢慢上??? 這個原因給大家一說就透,主要是因為過頻的拋竿造成了大量含霧化性的魚餌散落在水層中,而不會很快下沉,魚便一頭鉆進霧化層中吃餌,同時霧化的東西過多也會造成魚看不到鉤餌。 三、只需要釣離底就行了嗎? 很對!只需要釣離底,甚至釣浮,我們可以用推漂、減輕餌重等方法,但是有一點要留意,就是我們要找到最適合上魚的水層,如何找呢?有個笨方法但很奏效,就是感覺哪個水層拋竿后就有魚吃,就釣哪個水層。 好,希望本文能幫到各位釣友,并能為各位釣友拋磚引玉,如您有不同意見或有更好技巧,請盡情吐槽和指導。 注:春季釣魚,除早春時節(jié)冰層剛剛化開的短時間內需要釣兩三米、三四米的較深水區(qū)之外,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應該以釣1.5米左右及以內的淺水區(qū)為主。因為春季是氣溫水溫初升的季節(jié),越是淺水區(qū)受陽光照射和陸地溫度的影響就越大、越徹底,水的溫度就越高,追溫靠邊的魚兒也就越多,活動也越頻繁。另外,春季的淺水區(qū)里水草茂密,浮游生物繁盛,魚兒們?yōu)榱水a卵和尋求食物也必定要游到垂釣水域的淺灘或淺邊地帶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