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是人體必需的纖維素、鐵、鉀、維生素C和黃酮類等成分的重要來源,臺灣人把草莓稱為“活的維生素丸”,德國人則稱之為“神奇之果”,在歐洲草莓早就享有“水果皇后”的美稱,并被作為兒童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草莓為什么能預防糖尿病 根據(jù)發(fā)表在《分子與食物營養(yǎng)》雜志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草莓富含天然花青素,可能有助于改善人體胰島素敏感性。 由于人體長期的胰島素抗性(IR)可能會導致2型糖尿病,此發(fā)現(xiàn) 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測試了花青素對人體胰島素的影響。 當發(fā)現(xiàn)對胰島素具有抗性的成人提供高脂高糖食物的同時,搭配含有草莓凍干粉的飲料,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飲用濃縮草莓飲料的受試者體內(nèi)產(chǎn)生的胰島素最少, 這可能由于食用草莓會減少人體消化食物所需的胰島素量。 目前,草莓具有如此功效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 這可能與花青素在細胞水平改變胰島素信號傳導有關。 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將草莓列入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十佳食物。 草莓含糖量低,且富含抗氧化物質(zhì)、纖維和維生素,對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都是非常有益的漿果。 專家建議正常人每日食用8顆中等大小的草莓, 能夠幫助人體改善 心臟健康,控制血糖、保持大腦健康以及降低患某些癌癥的風險。 中國保健協(xié)會食物營養(yǎng)與安全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孫樹俠對草莓也贊不絕口,“就說這誘人的紅色,其花青素含量就少不了,難怪是藍莓出現(xiàn)前的'抗氧化冠軍’”。 而且,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每100克為47毫克,比橙子還高。此外,草莓還富含有機酸、果膠等, 真可以說是水果里的“綜合冠軍”了。同時草莓也含糖量低,屬低血糖指數(shù)食物。 有研究指出應當常吃橘子、蘋果、草莓等富含果膠的水果。這些水果具有調(diào)節(jié)血糖代謝、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草莓中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胰島的敏感性,對血糖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果膠是水果中的一種酸性多糖物質(zhì)。實驗顯示,在膳食中加入果膠,可使胃排空的時間延長一倍,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并防止血糖濃度波動過大,增加飽腹感。 果膠還能干擾其他營養(yǎng)素的吸收,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有較好的特性。 加拿大研究人員日前發(fā)現(xiàn),草莓和蔓越莓多酚類物質(zhì)可改善超重和肥胖人群胰島素敏感性,進而降低該類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共招募41名超重或肥胖成年人(18名男性、23名絕經(jīng)后女 性),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試驗組受試者攝入多酚類飲料,該飲料中含1.84克干草莓和干蔓越莓多酚提取物混合物,約等于兩份新鮮水果的量。 對照組受試者飲用石榴來源的紅色飲料,以模仿多酚類混合物。據(jù)了解,在整個試驗期間,所有受試者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和體育鍛煉方式不變,禁止攝入漿果類、酒和多酚類補充劑,還包括所有含漿果和酒的產(chǎn)品。 所有受試者每日定期攝入指定劑量的飲料,持續(xù)6周。研究結(jié)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受試者胰島素敏感性增加。 與此同時,30分鐘的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顯示胰島素分泌反應在第一階段降低。 此外,多酚類飲料可預防胰島素早期階段的釋放、胰島素分泌的整體增加,這也就意味著攝入草莓和蔓越莓多酚類飲料(SCP)可改善胰島 素敏感性,進而抑制胰島素分泌的增加。 草莓要挑個頭適中、顏色均勻、軟硬適中 的。個頭太大,尤其是有裂口的草莓,很可能是使用過多的膨大素。有大塊青或黃色的草莓也不好,花青素含量相對較低。 不同的食用方法 以作為果膠作用來吃: 準備草莓10顆,紫甘藍數(shù)小片,鮮檸檬汁1大匙,一起放入榨汁機中,再加入適量涼白開水,攪勻即可。 以作為果醬方式來吃: 做法頗簡單,家庭就可以自制,將草莓洗凈,切成小塊,加少許清水,入鍋文火燒煮,同時用筷子不停攪動,待成糊狀后加入適當代糖(代糖適合健康人士,不影響血糖),再熬10分鐘左右,即可盛入容器待用。 以榨汁方式來吃: 草莓汁液是一種極好的美容飲料。將草莓與牛奶、酸奶、檸檬汁、等配合,可制成各種飲料。平臺第二篇文章就有兩款草莓汁的做法介紹哦~ 溫馨提示 草莓每百克熱量30千卡,不超過100克/日,富含蛋白質(zhì)、檸檬酸等,有清熱、利尿止瀉等功效,適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注意:草莓還含有一定糖分,應當適量食用。) |
|
|
來自: 營養(yǎng)師糖糖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