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fā)現(xiàn)“美好生活的輕哲學” 請看二條行動劇場· 《歡樂頌》中,樊勝美有句話直戳觀眾淚點:“一個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 《都挺好》中,蘇明玉質(zhì)問父親:“你們生了我卻不好好養(yǎng)我,為什么啊?” 正是印證了那句經(jīng)典的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不幸。 正午陽光新劇《都挺好》,一開播就引起觀眾熱議,挺好的名字,卻給我們講了一個都不怎么好的故事。 01 那些被家庭當做“寄居客”的女孩 精明強勢的蘇母突然去世,讓蘇家多年未聚的兄妹三人再次擠到那間小房子里:斯坦福畢業(yè),美國定居,給蘇家父母臉上增光的老大蘇明哲;自私、啃老、愛算計、重男輕女的“媽寶男”老二蘇明成;離家十年,事不關己冷冰冰的三妹蘇明玉。 這樣性格迥異又長久不聯(lián)系的兄妹三人,卻因為血緣和倫理的牽絆——蘇父的供養(yǎng),不得不湊在一起,開始一場又一場的爭吵與妥協(xié)。 蘇母掌控蘇家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但脫離了蘇母控制下的蘇家,就像是一棟即將崩塌的危樓,裂縫赤裸裸的呈現(xiàn)在三兄妹眼前。 老大蘇明哲,一個典型的中國普通家庭的長子形象,母親去世,父親無依,弟妹不和,長子責任感讓他把重建蘇家看成自己的義務,于是,他一出場就開始:指責弟弟不靠譜,埋怨妹妹太冷漠,認為妻子不理解自己......老二其實是蘇家最會審時度勢討生活的人,母親強勢,大哥優(yōu)秀,他卻能憑借討好賣乖,讓母親心甘情愿的為他找工作,買房子,辦婚禮。 蘇家兩兄弟的現(xiàn)狀其實也暴露了中國家庭另一個隱性思想:長子撐門戶,幺子繞膝笑,至于女兒,終究是要嫁到別人家的。 而這個“早晚要嫁到別人家”的三妹,從小只能擁有從兩個哥哥手縫里漏出來的資源,被母親以一個寄居客的身份對待,直到家里為湊大哥留學費用賣掉她房間的那一刻,這個“寄居客”的身份才徹底的、赤裸裸的攤開在蘇明玉面前,十八歲的小明玉大聲質(zhì)問父母:“房子賣了我以后住哪兒?你們?yōu)槭裁促u了房子卻不告訴我?”一個人趴在桌子上睡覺的蘇明玉,就像是被主人殘忍拋棄的貓咪,齜牙咧嘴質(zhì)問父母的外表下是顆委屈又怨恨的心。 劇里用“不完美”來形容大多數(shù)的父母和兒女:他們都是不完美的父母,我們也是不完美的兒女。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庭并不能都如劇里那樣可以災后重建,有個“都挺好”的結局。現(xiàn)實中并沒有所謂的完美與不完美,只有合格與不合格。 02 出走原生家庭十年的蘇明玉過得好嗎?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卻無法選擇父母。發(fā)給你什么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p> 蘇明玉做不了被父母寵愛的小公主,卻更不愿做父母哥哥的附屬品,只能對自己狠一點,咬著牙往上爬,所以,她的冷漠不過是強行裝扮起來的自我保護殼。 離家十年的蘇明玉,再度回到蘇家的小屋,突然發(fā)現(xiàn),事業(yè)的成功并不能讓自己遠離少時對蘇家積累的怨恨與委屈,這些怨恨和與委屈被十八歲的蘇明玉存檔暫停,又由二十八歲的蘇明玉重新按下了播放鍵。 冷漠的刷手機,帶父親買衣服,指責二哥不作為……其實都是在變相地質(zhì)問蘇家人:離開你們,我過得非常好!拋棄這么優(yōu)秀的我,你們后悔了嗎? 離家后,她看似在強大自身和劃清界限,實際上過得并不好。每個像蘇明玉這樣堅定割舍掉原生家庭的人,似乎都會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獨立和強大,然而,想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帶來的傷痛,最重要的是正視原生家庭,徹底放下,與自己和解,而非通過變得強大來逃避遠離。 劇中,蘇明玉出走十年,成為人人羨慕的事業(yè)有成的分公司總經(jīng)理,看似已經(jīng)成功脫離了原生家庭,可她真的過得好嗎?如果真的過得好又怎會質(zhì)問父親:“你們生了我卻不好好養(yǎng)我,為什么啊?”又怎會貪戀一場私房菜館沙發(fā)上的好睡眠? 家庭—歸屬感,對我們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社會互動在我們身體系統(tǒng)的日常監(jiān)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蘇明玉一樣,大多數(shù)在原生家庭受過傷的孩子,哪怕是十年過去,卻依舊難以與自己內(nèi)心的怨恨和解。 面對蘇母去世冷漠刷手機的蘇明玉,依舊是那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看著母親葬禮上要穿的衣服情感無處置放的小女孩,嘴上說著“蘇家跟我沒關系”的狠話,卻在看到父親破舊的衣物后二話不說帶著父親去商場添置新衣服。 當一個人失去家庭的歸屬感時,孤立感和缺乏有意義的人際關系,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無力、無助和絕望的感覺,而這些情緒可能會導致身體健康問題。 蘇明玉少時得不到想要的溫暖,長大后又是一人獨身奮斗多年,每天過得忙碌又孤獨。極度渴望家庭的溫暖的蘇明玉,終于因為侄女小咪主動牽起她的手時說的一句“姑姑”,而露出了釋然放松又幸福的笑容。孤獨了多年的蘇明玉終于感受到了親情的治愈,開始慢慢放下,與自己和解。 03 原生家庭的傷痛對于子女的影響有多深呢? 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多來自家庭,并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strong> 路易絲.海在《心理的傷,身體知道》中提到:那些過早與父母分離、與抑郁的母親一起長大的人,他們有患抑郁癥或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的傾向。由于這種早期的痛苦分離,他們無法公開表達孤獨感。他們經(jīng)常無意中發(fā)現(xiàn)自己會重建當初情感上、營養(yǎng)上和生物上的遺棄感。 26歲的金像獎影后春夏,出生在云南昆明的春夏時節(jié),有著溫暖熱烈的名字,卻擁有一段秋冬籠罩下的少女時期?!斑@輩子我都沒想過要結婚。我們家族的所有女性都離過婚,我沒有看見過婚姻幸福的模樣?!?/p> 能平靜對待原生家庭遺留下的痛苦的人才能真正的與之和解。 《奇葩大會》上,高曉松首次公開提到原生家庭,提及和父親的關系,他坦言“有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因為對原生家庭的不滿,尤其是我跟父親之間極為不好的關系,結果確實導致我年輕的時候出現(xiàn)很多問題:討厭別人干預自己,愛較勁?!?/p> 近60歲黃秋生,事業(yè)有成的香港影帝,記者和同行口中暴脾氣、耍大牌、不好惹的大明星。很少有人知道他幼時被父親遺棄的經(jīng)歷,年過半百,他開始主動尋找自己遭人恨的父親,在見到兩個哥哥后終于徹底放下:原來也有值得我開心的事情。
怨恨和委屈只有不停疊加和逐漸歸零兩種走向,記得,不如放下。蔡瀾說:放得下,是因為能看得開。而看得開,要仰仗于兩個方面:一要心足夠大,一要閱歷足夠滄桑。其實閱歷滄桑了,心也就大了。概括一點上,就是心要遼闊。心遼闊了,人生才能遼闊。
04 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你也可以選擇放下 研究表明,人們之間存在一種生物的歸屬、一種真實的生物營養(yǎng)素,這是一種具有生理和代謝效果的營養(yǎng)素—在生活在一起的人們之間傳遞。我們所有與睡眠、飲食、做夢、荷爾蒙、免疫力、皮質(zhì)醇水平、心率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有關的身體節(jié)律都受這些代謝調(diào)節(jié)劑的控制。 拼命工作的蘇明玉很大程度上是在用工作來孤立自己的生活與人際交往。很多人在切割掉原生家庭后,并沒有真實擁抱幸福,而是像蘇明玉這樣選擇在某些方面開始“孤立自己”,這種孤立也是一種無法面對自我的行為。 選擇孤立自己,就很可能會導致你缺少與人互動時才會產(chǎn)生的新陳代謝調(diào)節(jié)劑,那么你的身體節(jié)律和生活節(jié)奏就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蘇明玉長久受失眠的折磨,剛剛二十八歲的她在觀眾眼中卻像是死氣沉沉的三十五歲。
2010年接受訪問的張韶涵,面對主持人曹可凡的詢問:你能夠原諒傷害你的人或事嗎?她這樣回答:再怎么樣,他們都是我的父母,我希望就是一切,都可以往好的地方發(fā)展。 2018年,唱完《情人流浪記》的張韶涵發(fā)了一條微博:有一些交織,讓我們知道有些人只能住在心里而不是生命里,或許只有放下才能愈合,但我希望選擇堅持自己。與自己和解,這個屢次遭遇磨難的女孩花了八年或者是更久的時間終于明白。
那些“都挺好”的家庭里,沒那么美好,也沒那么糟糕,我們有時候聲嘶力竭互相指責,有時也不免感到幸福想要擁抱。然而,人一生的時間實在是有限,永遠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永遠不要在痛苦中原地踏步走。無我們無需真的原諒他們,但一定要學會與自己釋懷。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擁有擁抱愛的能力,放下后,才能都挺好。 所有人都會經(jīng)歷苦難,不要怕,就像露易絲·海在《心理的傷,身體知道》寫的那樣:
當你面對問題時,在內(nèi)心重復一遍: 一切都好。 一切都在為我的最大利益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只會發(fā)生好事。 我很安全。 它將為你的生活創(chuàng)造奇跡。 愿你快樂幸福。
|
|
|
來自: 做內(nèi)心強大的人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