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又叫做北芪,其性溫、味甘,能夠補氣固表,是生活中常見的一味中藥,其藥用歷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民間素有“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說法,即經(jīng)常用黃芪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作為一味補氣良藥,黃芪和人參、黨參等中藥有什么區(qū)別? 黃芪與人參 均為補氣要藥,皆具補脾益肺之功,且常相須為用。 黃芪:重在升,益氣升陽,常用以補氣健脾,升陽舉陷;兼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等,又可用于衛(wèi)表不固、氣虛水腫、小便不利等。 人參:重于補,用于氣虛欲脫、脈微欲絕之危重癥搶救;又可益氣生津,用于熱病口渴,氣津兩傷及消渴癥。 黃芪與黨參 均為補氣之要藥,入脾、肺經(jīng)而具益氣、養(yǎng)血之功,同治脾肺氣虛諸證,且常相須為用。 黃芪:重在升,益氣升陽,常用以補氣健脾,升陽舉陷;兼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等,又可用于衛(wèi)表不固、氣虛水腫、小便不利等。 黨參:補中益氣、益氣生血,且不燥不膩,治氣虛及氣血兩虧、氣津兩傷的輕證,慢病??纱萌藚?。 生黃芪VS蜜炙黃芪 均具補氣固表、利尿,脫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生黃芪:以“固”為主,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等。多用于自汗時出,體虛感冒,水腫等。 蜜炙黃芪:以補為主。益氣補中,常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者。【整理摘編:時英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