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 煎煮 小知識 ========== 平時大家煎中藥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一些中藥的特殊煎法呢,比如打碎煎、先煎、后下、包煎等。要知道中草藥傳承至今,博大精深,正確的煎法不僅能發(fā)揮最大的藥效,還可以避免一些中藥的刺激性作用。 接下來就舉一些較常用的中藥,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它們的正確煎法吧! ONE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咳逆,嘔逆,惡阻,泄瀉,遺精,淋濁,健忘等癥。 如二陳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組成,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五苓散,由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組成,功效利水滲濕,溫陽化氣。適用于內(nèi)停水濕兼有表證者,如小便不利、水人即吐、頭痛發(fā)熱、煩渴欲飲、苔白、脈浮等。 目前藥房和市售茯苓大多是小塊丁狀的,少數(shù)藥店有茯苓卷或茯苓片。塊狀茯苓煎煮前最好打打碎,因為水份不容易滲透進(jìn)去,當(dāng)水熱的時候,外層呈面糊狀包裹,使得藥性更難煎出,即使是煮了50分鐘后的茯苓粒,仍是外觀完整,質(zhì)地堅固,徒手不能掰開。打開后清晰可見僅有外層煮熟,內(nèi)部層仍然是干白硬的。 所以,茯苓煎煮前還是粉碎一下一下比較好。像茯苓一樣需要打碎煎的藥物還有酸棗仁,郁李仁,杏仁等,能使藥性更好得煎出。 ========== TWO 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 如砂仁+白術(shù)、陳皮,用以治療濕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嘔吐泄瀉等癥。砂仁+黨參、白術(shù),治療脾虛氣滯。砂仁+半夏、竹茹,治療妊娠惡阻。 砂仁需要”后下”,是指在其他藥物快要煎好時,再將其投入,煎5~10分鐘即可。砂仁為氣味芳香,藥性輕散的藥物,久煎則氣味散失,揮發(fā)油大量逸出,藥效降低,甚至喪失。其它久煎后會使藥效減低的藥物,如薄荷、肉桂、鉤藤等。 ========== THREE 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化痰止咳、明目、祛痰的功效。用于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等癥。 如八正散,其組成為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梔子、炙甘草、木通、大黃,具有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之功效。車前子配附子、肉桂可用以治療慢性腎炎。車前子配魚腥草,杏仁可治療慢性氣管炎。 車前子需要”包煎”,是指入湯劑時要另用紗布包好入煎,因為車前子富含黏質(zhì),而其粘液的析出將嚴(yán)重阻礙其它飲片有效成份的析出,并可對消化道產(chǎn)生刺激性作用。另外,如旋覆花、海金沙、蒲黃等這類藥物也應(yīng)裝入紗布袋中包煎。 ========== FOUR 龜板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養(yǎng)心安神、調(diào)經(jīng)止血的功效。用于陰虛陽亢、眩暈耳鳴、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陰虛風(fēng)動等癥。 龜板治肝腎陰虧,肝陽偏亢,頭暈?zāi)垦#棵浂Q者,可與生牡蠣、懷牛膝、生白芍等配伍。龜板治陰虛血熱,損傷沖任,月經(jīng)過多,崩中漏下者,可與白芍、黃芩、黃柏、椿根皮等配伍。 龜板需要”先煎”,是指先將龜板煎15-30分鐘,再投入其他藥物。礦石類、貝殼類、動物角甲類飲片因質(zhì)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yīng)打碎先煎,再與它藥同煎。如生石膏、生磁石、生赭石、生紫石英、生寒水石、自然銅、生龍骨、生龍齒、鱉甲、水牛角片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