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 《情緒急救》是一個心理藥箱,它里面裝的就是日常情緒問題的簡單解決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蓋伊·溫奇,他是紐約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心理協會會員,也是研究心理減壓方面的專家。從1992年開始,他以私人醫(yī)生的身份在曼哈頓執(zhí)業(yè),幫助許許多多的病人擺脫情緒困擾。 本書主要解讀了六種情緒問題的具體應對方法,這六種情緒分別是:被拒絕感、孤獨感、喪失感、內疚感、失敗感,以及自卑感。 第一,被拒絕感。 有四種解決方法,應對拒絕帶來的心理傷害。 1.與自我批判辯論。 這種方法的關鍵的點是,如果對方跟你說“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我的錯”,一定要相信他,如果他沒有跟你這么說,也要假裝他說過了,因為拒絕本來已經很傷人了,我們就千萬別在自己血淋淋的傷口上撒鹽了。 2.恢復自我價值。 減輕被拒絕帶來的傷害,恢復自我價值,最重要的是經常提醒自己,身上有哪些閃光的地方。另外,還有一個恢復自我價值、找出自己優(yōu)點的小練習,你也可以嘗試。 3.修補社交感受。 修補社交感受,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群體被拒絕了,就到另一個群體中去尋找安慰。 4.自我脫敏。 所謂自我脫敏,就是越害怕拒絕,就越去多做可能被拒絕的事。 第二,孤獨感。 當你感到孤獨時,可以試試以下三個辦法。 1.與別人發(fā)生連接。也就是說,別一個人待著,盡量做一些和別人有互動的事情。 2.找出自我挫敗的行為。 很多人孤獨,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自我挫敗行為。比如:容易猜忌別人、喜歡打斷別人說話,永遠要別人跟著自己的想法走,與人相處習慣頤指氣使等等。找出這些行為,然后加以改正,對建立更好的社交關系、減少孤獨很有好處。 3.積極尋找被動陪伴。 所謂被動陪伴,就是你做自己的事情,身邊有人陪著但是并不會干預你??Х瑞^就是一個很好的場所。另外,收養(yǎng)小動物也能提供被動陪伴。 第三,喪失感。 關于喪失所帶來的情感傷害,有兩個解決辦法。 1.自己的方式舒緩痛苦。 以自己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經歷喪失后,對于所經歷的事情,究竟是“該說”還是“不說”,決定于當事人的狀態(tài),如果他想說,就讓他盡情地把所有的悲傷都說出來,如果他不想說,就讓他在悲痛的情緒中待一段時間也很好。 2.為喪失尋找一個新的意義。 這個方法的核心思想,來自于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創(chuàng)辦的意義療法,這個療法著重于引導病人尋找和發(fā)現生命的意義。 第四,內疚感。 有兩個方法應對內疚感。 1.“好好道歉”。 道歉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對方的感受。 除此之外,道歉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明確地說一聲“對不起”,并且說話的態(tài)度一定要非常真誠。 最后,是要用行動道歉。 2.自我寬恕。 自我寬恕并不是簡單地接受自己所做的一切,告訴自己“事情反正都過去了”,自我寬恕本質上應該是一個自省的過程。 自我寬恕分為“問責”和“贖罪”兩步。 第五,失敗感。 面對失敗所帶來的情緒傷害,可以嘗試以下兩個辦法。 1.專注于你能控制的因素。 當覺得“我好像什么都做不好了”的時候,你要靜下心來,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會發(fā)現,原來覺得失敗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但是現在你從中找到了控制感,就不會覺得失敗那么可怕了。 2.勇敢地承認失敗,并且承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承認失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談論失敗。把這種感覺和支持我們的人去談,把自己的恐懼說出來,當然,如果找身邊找不到合適的人去傾訴,在日記中把恐懼的情緒寫下來,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第六,自卑感。 有兩個擺脫自卑的方法。 1.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指的是要壓制內心中自我批評的聲音,學會同情和原諒自己。 當你想要自我批評的時候,先采用第三者視角想像一下,如果這個事情發(fā)生在你的朋友身上,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而你作為朋友打算怎么安慰他。 你可以寫一封信給這個朋友去安慰他,信的內容,主要是表達你的好意,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并且提醒對方,他的經歷是值得同情和支持的。 2.提升個人力量。 具體做法是在生活中的某個領域表現出自信,然后把這種自信遷移到別的領域,從而獲得更多自信的力量。 解讀 | 若杉 心理咨詢師,自媒體人。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個人公眾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 播音 | 沐澤 策劃編輯 | 李雪清 音頻編輯 | 陳子夫 |
|
|
來自: 他山之石_168 > 《喜馬講書精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