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郭氏家族子弟有多人出任安西大都護,守護著安西。第2任安西都護郭孝恪和最后一任安西大都護郭昕(汾陽王郭子儀之侄)均戰(zhàn)死在安西四鎮(zhèn)之——龜茲(今新疆庫車)。
安西都護府和安西大都護府乃是唐朝管理磧西的一個軍政機構(gòu)的不同時期的名稱,其統(tǒng)轄安西四鎮(zhèn),最大管轄范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周時代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后,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qū)。公元640年,唐朝為加強對西域地區(qū)的控制,于高昌設(shè)立,后移至龜茲(今新疆庫車)。管轄天山以南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qū),還統(tǒng)轄安西四鎮(zhèn)龜茲、于闐、疏勒、碎葉的重兵。808年初冬,治所為吐蕃攻陷,最后一任安西大都護郭昕(汾陽王郭子儀之侄)均戰(zhàn)死在安西四鎮(zhèn)之——龜茲(今新疆庫車)。
1、安西都護:
初建之安西都護府共四任都護(640年-658年):
第2任:郭孝恪(貞觀十六年至貞觀二十三年,642年—649年)
郭孝恪(?-649年1月19日),唐朝初年將領(lǐng),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時有不同尋常的志向,隋朝末年率數(shù)百少年歸附瓦崗軍李密。李密大喜,使他與徐世勣守黎陽。李密敗亡后,徐世勣遣郭孝恪入長安歸降唐朝,唐高祖封郭孝恪陽翟郡公,拜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
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拜郭孝恪涼州(今甘肅武威)都督,又改任安西都護、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刺史。郭孝恪在安西治所高昌故城推誠撫御,盡得當?shù)孛癖姎g心。
貞觀十八年(644年),焉耆王叛唐歸附西突厥可汗欲谷設(shè),郭孝恪請擊焉耆(今新疆焉耆),即拜西州道行軍總管,率三千步騎出銀山道,夜襲焉耆,俘虜焉耆王龍突騎支。唐太宗璽書褒獎,設(shè)焉耆都護府。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拜郭孝恪為昆丘道副大總管,破(龜茲(今新疆庫車),設(shè)龜茲都護府,安西大都護府西遷龜茲。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在破(龜茲殊死戰(zhàn)斗,中流矢而亡。
2、安西大都護:
三建之安西大都護府共十二任大都護(693年-752年)
第4任:郭元振(神龍元年至景龍二年,705年一708年)
第6任:郭元振(景龍二年至景云元年.708年一710年)
郭元振(656~713) ,名震,字元振。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北)人,郭元振是初盛唐之際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將領(lǐng)和頗有成就的詩人。他是唐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武后、中宗、睿宗、玄宗等朝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他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文學家,“文章有逸氣,為時所重”,(張說《兵部尚書代國公贈少保郭公行狀》。
唐中宗神龍年間(705~706年)郭元振為左駐衛(wèi)將軍、安西大都護。
郭元振是郭氏家族第一個進士,擅長書法。郭元振亦善于琴,曾作琴曲《春江曲》,以表達戍邊將士家屬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第9任:郭虔瓘(開元三年,715年)
開元初年,為右驍衛(wèi)將軍兼北庭都護,金山道副大總管。因為在716年,擊退突厥軍隊,斬殺可汗默啜的兒子同俄特勤,被唐玄宗授為冠軍大將軍,安西大都護。后來,歷任涼州刺史、河西節(jié)度大使、右威衛(wèi)大將軍。
大唐名將--左武衛(wèi)大將軍郭知運在安西:
郭知運(667—721年),字逢時,原籍太原人。身長七尺,猿臂虎口,壯勇善射,頗有膽略。年輕時便以格斗之功累補秦州(治成紀,今甘肅天水)三度府果毅。此后又以戰(zhàn)功累除左驍衛(wèi)中郎將、瀚海軍經(jīng)略使,又轉(zhuǎn)檢校伊州(治伊吾,今新疆哈密)刺史,兼伊吾軍使(據(jù)《舊唐書·郭虔瓘列傳》記載,郭知運在此期間還擔任宣威將軍、守右驍衛(wèi)翊府中郎將、借紫金魚袋、上柱國等官職。)。
開元二年(714年),二月,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派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妹夫火拔頡利發(fā)、石阿失畢率兵圍圍唐朝的北庭都護府(治金滿,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郭知運隨都護郭虔瓘統(tǒng)軍飭壘自守,并伏殺單騎逼至城下同俄特勒,擊敗突厥軍。石阿失畢因失同俄特勒,不敢回歸,便攜其妻子降唐。戰(zhàn)后,郭知運因功封介休縣公,加云麾將軍,擢拜右武衛(wèi)將軍(一說右驍衛(wèi)將軍)。唐玄宗還親自褒獎了二人。
最后一任:郭昕
元和三年(西元808年)初冬。大唐汾陽王郭子儀之侄--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堅守安西大都護府“飛地”42年,戰(zhàn)死沙場,一代郡王隕落大漠。
郭昕是郭子儀弟弟郭幼明之子,安西都護府全盛時代所統(tǒng)率的精銳騎兵又稱“安西兵”,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為平定安史之亂,唐政府在河西、隴右征兵, 安西兵組成“安西行營”奉詔平叛, 幫助收復了兩京,郭昕受郭子儀委派留守安西。由于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nèi)調(diào),吐蕃乘機陸續(xù)占領(lǐng)隴右、河西,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zhèn)留守軍隊仍孤軍堅守。
元和三年(西元808年)初冬。在吐蕃的一次初冬夜襲中,孤懸大漠西部42年的安西終于陷落。此后,直到1757年,清朝徹底平定了準噶爾叛亂。 乾隆皇帝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因“故土新歸”之意。
郭昕堅守安西大都護府“飛地”42年,每看到此,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