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在帝王家一直被認(rèn)為是幸事,但對于道光兒子奕緯而言,這恰是劫難。愛新覺羅·奕緯是道光皇帝的長子,生于嘉慶1808年,即嘉慶十三年。 他的一生短暫而悲涼,而他的悲涼底色在他出生時便已被注定。 帝王家講究嫡庶,而奕緯不僅是庶出,還是道光做皇子時與一個身份底下的使女所生。某種意義上而言,奕緯的出生是一個猝不及防的意外,也是道光“忠厚老實”之名的一次打臉。 自然,道光帝對這位皇子多少有些不待見,偏偏奕緯還是道光的長子,真真天不遂人愿。道光不喜歡的奕緯卻意外得到了嘉慶皇帝的寵愛,嘉慶對這位名義上的皇長孫疼愛有加,他還曾親自帶奕緯狩獵。 一次,身材魁梧的奕緯一箭射中了兩只兔子,嘉慶見了頓時龍顏大悅。大清是在滿族人在馬背上打下的,對于善騎射的奕緯,嘉慶自然很是欣慰。 可奕緯的武夫形象卻甚不得道光之意,這也難怪,道光本人溫潤如玉,頗有道家高人的氣度,他怎會喜歡一個看起來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皇長子呢。 最初,因為不滿奕緯的出身,道光一直把他“高高掛起”,畢竟,除了皇長子奕緯外,道光還有皇二子、皇三子,論出身,他們個個比他強,自然道光便不會把目光放在奕緯身上。 道光對奕緯的冷落,讓奕緯在缺父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他的教育自然也未得到與皇長子身份匹配的重視。在這種情勢下,本就不喜歡讀書的奕緯慢慢隨性發(fā)展成了能武不能文的模樣。 成年后的奕緯體格強壯,酷愛習(xí)武,且精通騎射,但對于詩文,他卻提不起一絲興趣。 原本,按照這樣的路子發(fā)展,奕緯將來做一個武夫也不差,沒準(zhǔn)憑著皇子的身份他還能為大清在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呢。 可偏偏在奕緯沉浸在騎射中時,大清發(fā)生了幾樁大事,那便是:道光皇帝皇二子和皇三子相繼夭折。 如此一來,道光皇帝便只剩一個皇子了,這便是皇長子奕緯。 道光帝深夜尋思:莫非真是天意如此,罷了罷了,天意啊天意啊。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道光只得尋思著傳位給皇長子奕緯,可奕緯這德行,哎!好在一切還來得及,為了盡快培養(yǎng)出奕緯,道光請了最牛的團(tuán)隊,試圖在短期內(nèi)將這個武夫打造成通國事、懂詩書的全才。 之所以如此,乃是希望自己百年后,奕緯能繼承大清這百年基業(yè)。 閑散慣了的奕緯面對這一卷卷的詩書甚是頭痛,那些所謂治國安邦的大道理,他只要一聽便會頭痛。如此,他的學(xué)習(xí)長進(jìn)自然也就慢了。 面對不成氣候的奕緯,道光帝師氣不打一處來。一想到,大清的江山社稷將來會落到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小子手里,道光就心急如焚。 道光自己做皇子時,每日在上書房聽師傅講習(xí),不曾有絲毫的懈怠。可如今這皇長子,卻完全不把學(xué)業(yè)當(dāng)回事,散漫不說,還成天一副只知道玩樂。 眼看著自己年已半百,膝下唯一的兒子卻如此不成氣候,這道光皇帝怎會不失望透頂。 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總需要發(fā)泄,道光對奕緯的不滿情緒日甚,而一旁的奕緯雖有所察覺,卻并未意識到危險正在臨近。 人都說“皇家無父子”,畢竟皇家的父子還皆是君臣,在講究君君臣臣的封建社會,兒臣若觸犯天顏或者意圖謀反,注定就要掉腦袋。 道光十一年的一天,奕緯照理來到了書房學(xué)習(xí)。 進(jìn)門后,嚴(yán)重喜武不喜文的奕緯依舊擺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大約師傅對他的忍耐也已經(jīng)到了極限,于是,師傅忍不住嚴(yán)詞厲色地教訓(xùn)道: “大阿哥,您現(xiàn)在必須端正模樣,好好讀書,只有把書讀好了,將來才能當(dāng)一位好皇帝?!?/blockquot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