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城南10華里,峴山南麓的閻家沖內,有一家襄陽最早的私家園林建筑——習家池。這習家池,乃是東漢襄陽候習郁所建私家園林。 據(jù)說襄陽人習郁,在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至56)官拜侍中郎,因隨光武帝劉秀巡察襄陽蘇嶺山一帶,夜晚與皇帝同夢蘇嶺山神前來朝拜,皇帝高興,念他建鹿門寺有功,就封他為襄陽候。習郁回到襄陽后,就在襄陽城南選址,于峴山山南麓建宅蓋屋,并引白馬泉水筑池,池中起釣臺,臺上建亭,列植松篁于池側,夾道是楸竹間植,池中是蓮芡覆蓋。這里池臺綠岸,景色別致,是宴游之佳處。習家池背山面江,風光秀麗,除池泉、釣臺、亭閣外,后人還在附近建有習郁祠、習郁墓、杜甫草堂、四賢祠等多組紀念性建筑。自漢晉以來,一千九百多年間, 這里就一直是襄陽的游覽勝地,也是我國最早的私家園林花園。 習家池“水泓然下,布文石翠,鑒毛發(fā),濺珠浮水面,與吾郡趵突、珍珠、金錢諸泉相似”(清人王世禎語),是游宴之名處加上習郁官高位顯,來往游拜的官宦、富豪絡繹不絕。習郁的后人習鑿齒在此攻讀成才、著述《漢晉春秋)成名,更為習家池增添了光輝。 西晉懷帝永嘉三年,山簡為征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今兩湖兩廣一帶) 諸軍事,長期鎮(zhèn)守襄陽。當時四方動亂,天下分崩,王威不振,朝野懼危。但山簡視之淡然,公務之余,常到習家池飲宴,每飲必盡歡醉而歸,并稱此池為高陽池。故時人為之歌曰:“山公何所指,往至高陽池。日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籬。舉鞭問葛強,何如并州兒?”山簡的故事,引出了唐代詩人王維在《漢江臨眺》中詠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的經(jīng)世佳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