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詞課堂 詞的用韻 寫詩押韻有規(guī)律可循,填詞必須依譜。所謂填詞,就是依譜押韻、定平仄。詞的韻腳位置大多在句末,句中押韻的不多。有句句押韻的,如南鄉(xiāng)子、定風波、菩薩蠻、虞美人等;有兩句即偶數(shù)句、隔句押韻的,如卜算子,第二、四句押韻。韻腳設置比較疏隔的有三句押韻的,如念奴嬌;還有四句、五句、六句押韻的,如六州歌頭。詞譜注明了韻腳所處位置。如夢令總共七句卻六句設有韻腳,西江月每闋四句,除第一句外,各句都要押韻。蝶戀花每闋五句,卻各有四個韻腳。永遇樂兩闋各十二句,每闋僅四個韻腳。 詞用韻比詩寬松。平水韻平仄聲共107韻,《詞林正韻》對宋詞用韻進行總結,發(fā)現(xiàn)宋詞用韻可以歸納合并為19部,這說明不僅鄰韻可以通押,甚至非鄰韻的一些韻字也可通押。 詞的用韻方式較為復雜,富于變化: 一、一韻到底。從整首詞來說,有的全用平聲韻,如沁園春、一剪梅;有的全用仄聲韻,如蝶戀花、如夢令;有的可平可仄,如念奴嬌。押仄聲韻的,分上去通押和押入聲韻的兩種。前者與古風相同,同韻部的上去聲可以通押,如漁家傲、摸魚兒。既然一韻到底,那么無論平韻仄韻,中間一概不能換韻。 二、同部平仄通押。一首詞中,同一韻部的平仄字互押,有的韻腳是平,有的是仄,但都屬同一韻部內。因詞韻中入聲與平上去聲不同部,同部平仄通押等于同部的平上去聲互押。平、入聲韻互押的很少,但因宋代已開始入派三聲,也有入聲字與上去聲字通押的情況,如晏幾道《梁州令》與辛棄疾的《賀新郎》。平仄通押何處用平用仄,不可隨意,悉按詞譜。如西江月,上下闋各四句,第二、三句押平韻,第四句押同部仄韻。 三、一詞多韻。在一首詞里,不同韻部的平仄韻轉換,與古體詩的換韻相似。這里的換韻,是改變韻部,何處換韻是固定的。如更漏子、清平樂、菩薩蠻等。 四、一韻為主,間葉別韻。這種方式與上相似,其特點是平仄交錯押韻,是詞所特有的,如相見歡、定風波、訴衷情。具體韻腳位置包括聲調的分布,依譜而定。 五、疊韻。如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思悠悠,恨悠悠……。兩“流”兩“悠”字,就是疊韻。 六、平仄韻互改。就整首詞而言,有本用平韻后改仄韻的,如南歌子;有本用入韻后改平韻的,如滿江紅。 七、限用入韻。指規(guī)定或強調使用入聲韻,如好事近、雨霖鈴、解連環(huán)等。強調宜用入韻的如念奴嬌、滿江紅、憶秦娥、江城子等,以顯聲情激越。 八、一字到底。這是一種變格,通篇韻腳為同一個字。如黃庭堅《阮郎歸》通篇只押“山”字,蔣捷《聲聲慢》全押“聲”字,辛棄疾《柳梢青》全押“難”字。 END 國藝副刊,與你分享學習的樂趣 原創(chuàng)制作 《國藝副刊》 《國藝副刊》微信平臺編輯部 顧問:徐劍星 陳明秋 譚五昌 鄭允欽 張 煒 主編:歐陽滋生 編委:?金鐲 念紅 靜宜 本期講師:謳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