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發(fā)無憂俱樂部”讀者調(diào)查問卷 銀發(fā)無憂的朋友們,大家好,在閱讀本文前,先請大家?guī)蛡€小忙。為了更好的服務(wù)各位中老年朋友們,麻煩您在讀完本文后,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 ,參與讀者調(diào)查問卷。您的參與對于我們改進工作非常重要,感謝您的關(guān)注與支持。 今天看到一篇關(guān)于子女的文章,許多老年朋友們都表示深有感觸,特將此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為父母的倘若今生求不得大富大貴光宗耀祖,抑或高官厚祿名垂青史,似乎也應(yīng)該別弄得太狼狽、太辛苦,更不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兒女,而所有的苦難與不幸都由自己一個人扛著。如果這樣,我覺得勢必忒悲壯、忒讓人看著不舒服。自身的幸福和快樂也很重要。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創(chuàng)造和贏得自身應(yīng)得到和應(yīng)享受的那一份,適當(dāng)適量地給予兒女一些幫助和照顧才是最合理、最有積極意義的人生模式…… 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應(yīng)該是車行詞戚建波曲,由劉和剛演唱的《父親》。 歌詞里有這樣的描述……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你鬢角露了白發(fā),不聲不響你眼角上添了皺紋……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償了三分……有老有小你手里捧著孝順,再苦再累你臉上掛著溫馨。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還沒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歌詞里不斷出現(xiàn)的“艱辛”、“白發(fā)”、“皺紋”、“再苦再累”以及“苦澀”這些令人不愜意的詞匯,無疑是在證明“我”的父親這一生并不是一個幸福之人,而是幸福的反面。 那么,“我”的父親形象是不是所有具有“好父親”的普遍意義呢?簡而言之,莫非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這樣一位只嘗了人間“三分”甘甜,卻吃了“十分”苦澀,活得并不滋潤和欣慰的父親嗎?尤其歌曲的結(jié)尾更是讓人糾結(jié)——“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還沒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痹囅?,父親聽兒女們這么唱,會不會在心里說:“這輩子為你吃苦受罪,皆因愛子心切,出于同情心罷了。我也認了??墒悄銈兡懿荒芤蔡鎰e人想想——下輩子還讓我為你們當(dāng)牛做馬任勞任怨?虧得你們也真的敢想敢說——父親咋了?我們的人身權(quán)利不是平等的嗎?…… 我們知道,詞作者這樣獨具匠心的“遣詞造句”必然會觸及人們心理的脆弱處,以博得同情和呼應(yīng)。再加上演唱高手的心領(lǐng)神會和配合默契以及憑借扎實功底的激情演出,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們那感恩、向善的敏感心理――其實也是最脆弱的那根神經(jīng),結(jié)果使這支歌響徹祖國各地、紅遍大江南北…… 然而在我看來,如果只有父親做出巨大奉獻和犧牲才可以換來兒女的幸福抑或所謂的前途之類,似乎大可不必。如是,父親也好兒女也好,都不算完美甚至完整的人生!誰也不必不顧一切地為誰怎樣怎樣,況且你付出太多了往往適得其反——因為習(xí)慣了,倘日后你的付出有些“縮水”,兒女們會心生疑惑態(tài)度變化甚至反目成仇的…… 別以為只要你為兒女付出就是應(yīng)該的,一切行為都有一個最合適的尺度。比如為了兒女能讀大學(xué)你節(jié)衣縮食一天做兩份工作甚至去買血……這也許在旁人看來是“獻愛心”,是“天經(jīng)地義”,是“中華美德”,但是我卻以為是得不償失之舉。第一,你透支自己的健康,褻瀆了社會文明;第二,已經(jīng)讀大學(xué)的子女應(yīng)該清楚靠父母的打工是供不起自己的花銷的,假如再忍心讓父親受苦受累受傷,這樣的“冷血動物”將來決不會正常成長和正常發(fā)展的。所以說即便你靠賣血供他讀書最終功成名就也沒有任何意義…… 人生啊,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兒、慢慢地向前踱步的好。誰都大可不必痛苦地、齜牙咧嘴地為別人奉獻、服務(wù)。對子女亦如此。當(dāng)然你若硬是發(fā)賤,也拿你沒辦法。 別讓花言巧語的說辭“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還沒做夠”給忽悠了——你可能是沒做夠,可是我夠了!我下輩子得考慮考慮自己了,別再為你們當(dāng)牛做馬了!你做一次別人的兒女體驗體驗,說不定你還會生出惻隱之心,能夠在老父親受苦受累受傷之前成為一個通曉事理、善解人意和自我反省、自食其力的孩子呢?。?! 誠如著名作家龍應(yīng)臺所言“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span> 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似乎應(yīng)該為子女犧牲一切,但其實你的子女并不是你的子女。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愛,他們卻不一定會回報給你同等的愛,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射出的箭。弓箭手遙望未來的箭靶,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箭射得又快又遠。 當(dāng)子女長大獨立,有了自己小家后,彼此之間便更疏遠了,關(guān)鍵時候只能靠我們自己,卻不能奢望子女,因為他們不會隨時隨地都能出現(xiàn),幫你解決。 所以養(yǎng)老還是要靠自己! 退休以后,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 不要再刻薄自己,時日不多,要把握住。多把住一些錢,把自己的后路退路都安排得妥當(dāng)。 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 不要害怕生老病死,坦然對待人生常態(tài),人生最后一段沒有什么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難過。 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wù)、經(jīng)濟添加太多的負擔(dān),不要親友做無謂的浪費。 寫在最后的話,銀發(fā)無憂的朋友們,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時光,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本文來源:綜合自網(wǎng)絡(luò),如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