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的運行稱為“氣機”。其基本形式可歸納為升、降、出、入。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都是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具體表現(xiàn)。如肺的呼吸功能,體現(xiàn)在呼氣為出,吸氣是入;宣發(fā)是升,肅降是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泄過程中,體現(xiàn)在脾氣的升清,胃氣的降濁,以及胃納是入,大腸排泄糟粕為出;腎在水液代謝中的蒸騰氣化,升清降濁功能,都是氣的升降出入的具體表現(xiàn)。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平衡協(xié)調(diào)狀態(tài)被破壞,通暢稱作“氣機失調(diào)”。氣機失調(diào)常見的有五種病理狀態(tài),分別為氣滯、氣逆、氣陷、氣脫、氣閉。 一,氣滯 是指氣機郁滯不暢,在機體某些局部的運行發(fā)生阻滯不通的病理變化。多因情志內(nèi)傷,或痰濕、食積、瘀血等阻滯所致。其病理狀態(tài)主要有三個特點。1,氣滯于某一局面,可見脹滿,疼痛,甚至不能平臥等癥狀。2,氣滯可導致水?;蜓?,形成痰飲,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3,氣滯多影響肺,脾,胃等臟腑。 二,氣逆 即指升降失常,上升太過,或下降不及,臟腑之氣逆行于上的病理狀態(tài)。多為情志所傷,或飲食寒溫不適,或因痰濁阻滯等因素所致。氣逆最多見于肺,肝,胃等臟腑。如肺失肅降,肺氣上逆則發(fā)為咳喘;胃失和降,胃氣逆上,則惡心,嘔吐;肝失疏泄。肝氣逆上,則頭脹頭痛,面紅目赤,甚則血隨氣逆,上竅出血。氣逆一般多屬實證,但也有因虛致逆的人。 三,氣陷 是指氣虛無力升舉為主要特征的病理變化。多因氣虛所致。脾胃為后天之本,主升清。若脾虛氣陷,清氣不升,可見氣短乏力,食少納呆,食后腹脹,大便溏瀉,內(nèi)臟下垂等癥。 四,氣閉 是指氣的外出受阻,不能外達所引起的病理狀態(tài)。多因濕濁外阻,或因氣郁之極所致。氣閉的病理反應(yīng)主要是氣的外出受阻,氣機閉塞于內(nèi),可見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五,氣脫 是指氣不能內(nèi)守而外逸的病理變化。多因正不勝邪,或正氣持續(xù)衰弱,或大出血等原因所致。氣脫必將導致全身氣的功能衰竭,可見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面白肢冷,精神萎靡,脈微欲厥等癥。 總之,人體的臟腑,經(jīng)絡(luò)等組織器官,都是氣升降出入的場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一旦停止,則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故《內(nèi)經(jīng)》說:”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