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師筆記1:鄭盧醫(yī)學——調升降與固中宮 柴王軍 山西鄭盧醫(yī)學傳承工作室 一、鄭盧醫(yī)學關于人體氣機的認識 師父在教學中,經(jīng)常對我們講,無論面對什么疾病,一要調升降,二固中宮,則沒有不治之病。那么這個升降怎么理解?固中宮怎么理解?看下圖。 這個圖為大家展現(xiàn)了人體的升降氣機圖,主要表示人體氣機的升降要靠中宮這個支柱去實現(xiàn),那么很多重危病人中宮衰敗了,人體氣機該升不升,該降不將,結果升降問題頻出,也沒有治療的辦法。 二、人體幾大升降關系 人體的升降存在幾個層次的關系,一般中醫(yī)人只知道肝升肺降,其實這個淪為見病治病的層次了,終究沒有辦法進入明醫(yī)的隊列。 (一)第一大升降關系:太陽與肺 人體首要的也是最大的升降關系是太陽膀胱與肺,太陽為開為升,肺為降,這個是我們要先要考慮的問題。太陽不開,人體氣機不暢,身體所有的都談不上升降了。 太陽膀胱開的方子是:桂枝尖30蒼術15 南山楂20石菖蒲20半夏20 鮮陳皮15 茯苓25制香附15藿香25炙甘草15生姜60。這個方子中桂枝尖30蒼術15 南山楂20 鮮陳皮15 炙甘草15生姜60就是膀胱升的意思,那么茯苓25與藿香25,有降濕氣的功能,同時石菖蒲20半夏20 制香附/砂仁15是走肺,讓肺降的意思。所以呀,我們鄭盧的方子處處體現(xiàn)升降的。 肺降的方子是:附片60桂枝尖30白術15 南山楂15石菖蒲15半夏15廣陳皮15 茯神15砂仁15炙甘草15生姜60。這里面呢,砂仁、半夏、石菖蒲組合是專門走肺的,加上附片才能走進肺里面。次方的用意是去肺寒,肺寒一去,其降的功能自然恢復,金生水就可以實現(xiàn)。 (二)第二大升降關系:肝脾升 膽胃降 臨床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肝脈橫逆,脾脈逆或滯的現(xiàn)象,就是典型的肝克脾,也就是肝不升影響脾不升,我們常用疏肝醒脾法2:疏肝醒脾方2:附片75桂枝尖30白朮15 炒小茴香15石菖蒲15生半夏15青皮15 茯神25砂仁15肉桂15公丁香15炒大麥芽15炙甘草15生姜60,其中桂枝尖30白術15 炙甘草15生姜60就是太陽升的意思,砂仁、半夏、石菖蒲組合是專門走肺,讓肺降,在第一大關系的基礎上,加入肝脾藥,其中疏肝的小茴香、青皮、公丁香讓肝升,大麥芽15走脾讓脾升。 臨床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膽脈浮起,胃脈也浮起的現(xiàn)象,就是典型的膽胃不降我們常用疏肝醒脾法1:疏肝醒脾方1:桂枝尖30白術15 炒小茴香20石菖蒲20生半夏20 肉桂15青皮15 茯神15砂仁15大麥芽15油厚樸15、雞屎藤15炙甘草15生姜60(3付),其中桂枝尖30白術15 炙甘草15生姜60就是太陽升的意思,砂仁、半夏、石菖蒲組合是專門走肺,讓肺降,在第一大關系的基礎上,加入膽胃藥,其中疏肝的小茴香、青皮走膽,大麥芽15油厚樸15、雞屎藤15走胃讓胃降。 三、固中宮 固中宮的思路是有外邪建中,無外邪理中。固中宮核心方就是術、草、楂肉、姜、淫羊藿,基本上我們開的所有方都有這幾個藥,目的就是時刻固中宮。 其中建中方為: (1)去外邪與積食方:桂枝30白術15南山楂20石菖蒲20法半夏20陳皮15砂仁15大麥芽15茯苓15炙甘草15生姜60 肉桂15油厚樸15雞屎藤15淫羊藿15 (2)潔腸胃法:桂枝30、白術15、南山楂15、大麥芽15、油厚樸15、官桂15、茯苓15、五靈脂15、炙甘草15、生姜60。 (3)附子建中法:附片80g,桂枝30,貢術15g,山楂20,上安桂15g,大麥芽20g,炙甘草15g,西砂仁15g,淫羊藿20g,生姜90g。 (4)建中補氣:附片80g,桂枝30,貢術15g,茯神20,山楂20,上安桂15g,大麥芽20g,炙甘草15g,西砂仁15g,淫羊藿20g,生姜90g,黨參30 黃芪60。 理中思路為: (1)理中方:附片80g,貢術15g,補骨脂15g,肉桂15,炙甘草15g,西砂仁15g,淫羊藿20g,生姜90g。 (2)理中補氣:制附片90g(先煎2小時),茯神20,生貢術(即白術)15g,上安桂15g,補骨脂20g,炙甘草15g,西砂仁15g,淫羊藿20g,黨參30 黃芪60 。加這兩味!補氣重用黨參,補血重用黃芪,氣血雙調就等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