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煬帝時沿通濟渠(古汴河)、邗溝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楊柳,后人謂之隋堤煙柳。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到:“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yè)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辟澝楞旰铀宓痰膭倬啊?/p> ![]() 《隋堤柳》 明代:王恭 君不見長堤柳,何裊娜。 廣陵二月三月時,兩堤人看青絲亸。 憶昔繁華大業(yè)秋,此地曾經(jīng)系綵舟。 鶯聲忽起黎陽變,風光不駐江都游。 千年往事東流去,柳色依依舊行路。 傷心不必嘆銷沉,回首唐陵幾株樹。 ![]() 《丑奴兒令 隋堤》 清代:王士禛 隋皇昔幸東都日,錦纜迢遙。 鳳艒龍艘。剪采宮中暮復朝。 琵琶忽唱安公子,紅炬煙銷。 故國寒潮。一曲清江柳萬條。 ![]() 《汴堤柳》 宋代:樂雷發(fā) 萬縷春風窣汴堤,錦帆何處柳空垂。 流鶯應有兒孫在,問著隋朝總不知。 ![]() 《汴堤行》 宋代:孔平仲 長堤杳杳如絲直,隱以金椎密無跡。 當年何人種綠榆,千里分陰送行客。 波間交語船上下,馬頭揖別人南北。 日輪西入鳥不飛,從古舟車無斷時。 ![]() 《維揚懷古》 明代:曾棨 廣陵城里昔繁華,煬帝行宮接紫霞。 玉樹歌殘猶有曲,錦帆歸去已無家。 樓臺處處迷芳草,風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來依舊帶棲鴉! ![]() 《送陸子履學士通判宿州》 宋代:梅堯臣 雷雨初過草木新,汴堤楊柳綠陰勻。 已看畫舸逐流水,不惜長條折與人。 淮境秋傳蟹螯美,郡齋涼愛蟻醅醇。 睢南莫久留才子,宣室歸來問鬼神。 虹橋,是北宋年間宿州知州陳希亮首創(chuàng),他在宿州城內汴河上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無柱木拱橋,取代之前的石柱埇橋,形如飛虹,橫跨汴河,后被全國推廣,開封《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就源自宿州埇橋。 ![]() 《柳含煙·隋堤柳》 五代:毛文錫 隋堤柳,汴河旁,夾岸綠陰千里。 龍舟鳳舸木蘭香,錦帆張。 因夢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蘇羽葆。 笙歌未盡起橫流,鎖春愁。 隋堤:隋煬帝時開通濟渠,沿渠筑堤,后人稱“隋堤”。 汴河:又稱“汴水”、“汴渠”,河道屢變,隋以后,在河南商丘縣南,向東南流,入安徽省境,經(jīng)宿州、靈壁、泗縣入淮河。隋煬帝往江都,經(jīng)此河。今已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