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楊槍槍朗讀音頻 1. 上 《周易》里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fā)奮向上。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點奮進的心態(tài)。 不是一定要活出個樣兒來,但卻一定要活得熱氣騰騰。 少年易老難學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人生百年,彈指而過,若是不努力一把,老了就只剩下后悔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分辛勞,一分收獲。 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夠的努力,循序漸進,終究可以抵達終點。 人不自救天難佑。 人生總有波折,遇到困境如果失卻了希望,放棄自救,那么誰也救不了他。 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 2. 止 《周易》:亢龍,有悔。 一條乘云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再無上進的位置,這時候就要開始思考退路,否則就要遭到禍患。 人生要有向“上”的勇氣,卻也要有“止”的心態(tài)與智慧。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有些卑微,他們不會認為自己天下第一,從不趾高氣昂。 周國平曾說,內心有一點自卑的人,反而能走得更遠。 因為他們懂得止。 在心態(tài)上,他們永遠不會自滿,在生活中,他們永遠謙遜低調。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止,也是一種智慧。 范蠡助勾踐復國,事了拂衣去。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主動裁撤湘軍。 二人功高震主,卻都得以善終。 急流勇退,是大智慧,更是大魄力。 古人說: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要根據(jù)時機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行動。 人生有進,也要有退。退一步,并不是失去所有,而是獲得新生。 3. 正 《周易》: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擺正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 無論是“上”還是“止”,都要上面加一橫,這就是“正”。 這一橫是約束,是底線,是生而為人,就不能突破的良知。 中國人常講,慎獨。 是說,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也要堅守內心,不做違背良知的事情。 這樣才能做到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孟子說:不慮而知,良知也。 人的良知,人的底線,其實是自然而然存在人心中的,但是因為欲望遮蔽,很多人才會遺失掉。 換句話來說:能知足,就能守正。 錢掙得再多又怎么樣,能帶走嗎? 去山西旅游,那些富麗堂皇的百年大宅,主人早已無處可尋,如今拿鑰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 想要的不要太多,清茶淡飯,內心安寧,就是最大的財富。 一時失意,遭遇不公,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然只會遺憾終身。 錦衣華服,內心卻惶惶不安,這樣的人生就算得到也不會幸福。 ▽ 一個人,如果可以對生活抱有希望和熱情,朝氣蓬勃地活著,不氣餒、不頹廢,那么這一生必然不會白費,這是“上”。 在時機的變化中,能夠知進退,能舍得,謙遜低調,不會遭受禍患,這是“止”。 無論何種境遇,都不曾動搖底線,活得問心無愧、坦坦蕩蕩,這是“正”。 能進、能退、能守,能做到這三點,人生又有什么禍患可言呢? |
|
|
來自: 雨林修養(yǎng)館 > 《靜心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