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將桂枝湯原方在《傷寒論》中的適應證進行了總結(可點擊查閱),本期將桂枝湯加減運用總結了一下一并呈上供大家學習。有如下適應證的情況下,運用桂枝湯加減,藥到病除。 一、太陽病太陽中風兼證 二、太陽病疑似證(水停陽郁證) 三、太陽病變證(心陽虛證、脾虛證、痞證類似證) 四、太陰病里實證 一、太陽病兼證 【原文】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14) 1桂枝加葛根湯 【處方】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二兩(去皮)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方藥分析】 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葛根味甘性平,既可升陽發(fā)表,助桂枝湯解??;又可升津舒筋,而緩項背之拘急。 【方劑功效】 發(fā)汗解表,升津舒筋。 【適用證候】 適用于太陽中風,兼有頭項背緊束不適。 【現(xiàn)代臨床應用】 本方不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用于多種雜病具備項背強滯、疼痛,屬太陽經氣郁滯,筋肉拘攣者。 例如感冒、痙病、肩凝證、落枕、痹證、頭痛、肌肉眴動、眩暈等。 初診:2014年7月12日,何某某,女性,51歲,因反復頭痛、項痛10余年,自汗,伴偶發(fā)性尿頻、尿急一周,飲食正常,大便正常。曾在市三甲醫(yī)院確診為“頸椎病”,經服用中藥、西藥后無效,經朋友介紹,遂來我門診就診。 舌脈:脈弦,舌苔薄白。 診斷:頸痹 辨證:寒滯經脈,經脈失養(yǎng) 治法:解肌祛風,祛寒通絡 方劑:桂枝加葛根湯加減 方藥:葛根(3包)、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全蝎、各一包 初診30付 復診:2014年8月11日,患者頭痛、項痛減輕,大小便正常。脈弦緩,苔薄白。 方藥:葛根(3包)、白芍、炙甘草、木瓜、雞血藤、全蝎、各一包 復診30付 2014年9月15日,電話隨診,一切如常。囑每年3月、9月服藥鞏固,2-3年。 【原文】 1、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18) 2、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43) 2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處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厚樸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方藥分析】 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wèi)。厚樸苦辛溫,降肺氣而平咳喘,兼燥濕化痰,杏仁苦辛溫,苦泄降氣,平喘止咳化痰。全方表里同治,標本兼顧,為表虛作喘的圣方。 【方劑功效】 調和營衛(wèi),降氣平喘。 【適用證候】 1、太陽中風引發(fā)宿疾咳喘。 2、太陽病誤下,邪氣內迫而肺氣上逆。 【現(xiàn)代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尤其是體質比較虛弱的,如老人、小孩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腺病毒肺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患者,若感受外邪,出現(xiàn)太陽中風證,兼肺氣不利之證,更有良好的效果。 【原文】 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20) 3桂枝加附子湯 【處方】 桂枝三兩(去 )、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方藥分析】 本方由桂枝湯加附子,并加重甘草用量而成。附子、桂枝、生姜溫經扶陽,走表固衛(wèi);芍藥、大棗、甘草補氣養(yǎng)陰,益營和絡。 【方劑功效】 扶陽固表。 【適用證候】 陽虛漏汗,津耗陰傷證。 【現(xiàn)代臨床應用】 凡一切體液由于陽虛而漏出,諸如自汗、溢乳、二便泄漏不止、婦女帶下等,皆可用本方治療。 初診:2014年5月21日,吳某某,女性,26歲,因溢乳伴閉經半年,曾在市三甲醫(yī)院檢查,確診為“泌乳閉經綜合癥”,服用西藥治療后,效果不佳。今來我門診治療。大小便正常,飲食正常。 舌脈:脈沉弦,苔白。 診斷:1、溢乳癥2、閉經 辨證:脾腎陽虛兼肝郁 治法:溫補脾陽,疏肝行氣 方劑:桂枝加附子湯加減 方藥:桂枝、芍藥、甘草、干姜、大棗、附子(2包)、炒麥芽各一包 初診30付 復診 2014年6月21日,患者溢乳好轉,月經未來,大小便正常。 舌脈:脈弦細,苔薄白 方藥: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附子(2包)、炒麥芽、龜甲各一包 復診30付 2014年8月21日,其婆婆告知已懷孕。 (注:以上摘選的【原文】后括號中的數(shù)字為《傷寒論》中的條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