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出身農民,生活窮苦。墨子一輩子都很苦。
其實,他可以不苦。
他聽說木匠魯班在為楚國制造云梯,目的是要攻打宋國。他長途跋涉來到楚國,找到魯班,問,宋何罪之有?
魯班不語。墨子追問,楚國有大片土地,而人口不足。楚國發(fā)動戰(zhàn)爭,必然要犧牲無辜百姓,犧牲不該犧牲的人口,卻要去爭奪富余的土地,這不是明智之舉。
墨子繼續(xù)道,宋國無罪卻要被攻打,楚國不仁;你知道這個道理卻不與楚王據(jù)理力爭,是對楚王不忠;若你爭卻沒有成功,你不夠強大;殺幾個人都為不義,卻要殺更多的人,你們不明白事理。
這場爭論,在楚王面前畫上了句號。不是墨子感動了楚王。楚王甚至想殺掉墨子。只是,墨子與魯班現(xiàn)場“紙上談兵”,結果是,魯班云梯之攻勢,被墨子守御之器械悉數(shù)破壞。而當楚王動殺機之時,墨子告訴他,他的防御之術,所有的墨者都會。
墨子走的是險棋。換而言之,如果墨子靈機一動,加入到魯班制造云梯的隊伍中,楚王必然高興,自此,墨子的苦行僧生活徹底完結,一輩子吃香喝辣,衣食無憂,甚至富貴無比,蔭翳子孫。
來到世上,每個人都帶著使命。墨子的使命便是兼愛、非攻。墨子愛天下人,愛得執(zhí)拗。既愛,便要阻止一場一場戰(zhàn)爭。那個時代,弱肉強食,你爭我奪。墨子選擇站在弱勢者一方,注定要受大累,受大苦,受大罪,搞不好,還要被弱勢者出賣,拱手送給強勢者,以平息強者的憤怒。只是,墨子不在乎,墨者都不在乎。他們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目的很單純,不想百姓無辜地死,想要和平,不是一國之和平,是天下既和且平。
墨子是思想家,但他知道,思想,在那個時代,宛如風中蘆葦。專業(yè),是踐行思想的利器。思想不起作用的時候,他有器,還有械。當然,他知道,器械如果掌握在邪惡者手里,那會更邪惡。因此,就算自己餓死、苦死、累死,也不出賣專利。
墨子的努力卓有成效。他舉著兼愛、非攻的旗幟,日夜兼程,奔走不息。他所到之處,用周密的御敵之策與專業(yè)的守御之器,給氣焰囂張的來襲者以迎頭痛擊。他一生成功地阻止70多場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爭,為掙扎于冷兵器時代的天下百姓,送去生生不息的火把。
墨子苦的是身。百姓不苦,墨子則心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