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能勝巧,送給平凡的大多數(shù)人。 從小就覺得自己屬于比較笨拙的那種,至少絕對算不上聰明。比如小學的數(shù)學都有“思考題”,類似“一個正方形的池塘,每條邊都種了6棵數(shù),問一共有多少棵樹”的題,我?guī)缀趺看味紝儆诜磻肱牡哪欠N。 那時候常會陷入一種自卑之中,雖然平時的正??荚嚩歼€能不錯,但畢竟都是常規(guī)題,一超出常規(guī)自己就會有心理陰影,所以對于奧數(shù)之類的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對于自己“比較笨”這個心病一直存在。工作中也會看到別人能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都會愧嘆不如。 比如你還在認真跟每個人one-one,聊成長聊規(guī)劃,期待建立團隊凝聚力,而人家一場口若懸河、激情昂揚的演講,再加上酒桌上觥籌交錯,推心置腹,立即就與團隊打成一片。 比如你還在很笨拙地解決項目中的一個個問題,別人似乎知道大佬的心思,替老大出謀劃策,做出漂亮的分享,讓老大在老板面前長臉不少。對比下來自己的工作,顯得黯然失色。 所以常常會擔心自己的笨拙會很吃虧,也會用“情商低”來給自己打標簽。而在看了《曾國藩傳》之后,很多問題突然釋然了。 曾國藩天資就是天資平庸的類型,考秀才就考了9年。他從小的讀書方法受父親的影響非常笨拙,讀不懂上一句,絕不讀下一句,不讀完一本書,決不讀下本書,不完成一天的任務,決不睡覺。在考秀才年年失利之后,他把自己的文章與同題材的作文逐段對比,總結原因,這也是他考取秀才之后,后面的舉人、進士之路都非常順利,很快超過常人。 在修煉圣人這條路上,曾國藩更是將“笨拙”發(fā)揮到了極致。他從立志要做圣人,于是開始每天寫“日課”,也就是日記,一直堅持到臨死前的四天。每天用圣人標準要求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符合的立即修改,真正達到“修心養(yǎng)性”。 曾國藩自己總結,笨功夫有以下好處: 沒有智力資本,更謙虛。 挫折教育多,逆商高,扛打擊能力強。 不懂取巧,不走捷徑,遇到問題只知硬鉆過去,不留死角。 在帶兵打戰(zhàn)方面,曾國藩采用“結硬寨,打呆戰(zhàn)”的戰(zhàn)術。即每到一個地方先選擇地形扎好營地,同時修墻挖壕。先保證自己的營地穩(wěn)妥,不容易被敵人偷襲,在尋求機會取得勝利。以靜制動,反客為主,不主動出擊,總是誘使敵人先來攻他,后發(fā)制人。 也就是《孫子兵法》里提到的“昔之善戰(zhàn)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奔?,自己先要處于不敗之地,再等著敵人給你機會??雌饋泶_實不夠高明,但就是這種扎實的辦法,讓湘軍取得了很多關鍵戰(zhàn)役的勝利。 曾國藩并不比別人聰明,然而做事卻非常高明。他的高明,就是建立在笨拙之上,建立在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他能比別人更吃苦,更扎實,更無情地鞭策自己?!氨俊钡綐O致就是“聰明”,“拙”到極致就成了“巧”。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不就是建立在最簡單的“0”、“1”兩個數(shù)字的二進制之上的嗎? 曾國藩一生經(jīng)歷千難萬險,處理過無數(shù)大事,大體都得當。其過人之處就是不怕費心費力,對事情進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在對事物進行精到分析的基礎上,再找出要害,把握關鍵。每次處理完之后,還要總結經(jīng)驗教訓,為下一次做參考?!爸腔塾嘤鳌笔撬那猩眢w會。 這就是典型的拙能勝巧,努力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世間很多事物想要獲得都不簡單,比如健康、從容,都是需要不斷下苦功夫,不斷堅持,少有捷徑。 這世界上聰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太少。我們常常陷入在找捷徑的誤區(qū)中,患得患失。就像你向往大城市的平等自由進取的工作氛圍,卻又羨慕老家公務員的悠閑生活,這就是想走捷徑的典型心理。 心浮氣躁時,讀讀《曾國藩傳》的“笨功夫”,是不錯的修心方式。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