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是人人都想做的官位。在封建王朝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無論是誰,見到皇帝都要下跪,這是一種禮節(jié)。那么古代的王朝中,最不好做的就是當官了,稍有不慎就會將自己小命弄丟。 明朝時期是歷史上比較開明的朝代,這個朝代在歷史上是最后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明朝時期的發(fā)展重視火器,為以后的火器發(fā)展立下了不少功勞,可惜的是到了清朝時期就有了很大的改變。到了明朝中期,朝廷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明朝時期發(fā)生了皇帝被搶走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整個歷史都是唯一的。在明朝中葉,出現(xiàn)了皇帝沒有子嗣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下皇位就沒有了繼承人,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朱厚照就是這樣的皇帝,沒有子嗣,也沒有兄弟,一時間皇位的繼承人成了問題。這時候太后發(fā)表了意見,要在朱厚照的堂弟中選出一位來。 朱厚照之后就是嘉靖皇帝,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皇帝之所以能夠繼位,與一位名叫楊廷和的大臣有很大的關系。由于朱厚照與嘉靖皇帝不是親兄弟,只是堂兄堂弟,這樣一來,嘉靖帝的繼位不合乎禮法。
于是大臣楊廷和將嘉靖皇帝過繼給了別人,這樣一來,把嘉靖帝和明武宗從堂兄弟關系,變成親兄弟關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禮議”事件。這場“大禮議”事件歷時三年,就圍繞一個爭論焦點,就是嘉靖皇帝高低該不該認自己伯父為父親。
雖然朝廷中的大臣大多數(shù)都贊同嘉靖帝認他的伯父為父親,可是嘉靖帝并不愿意這樣做。此時,一個叫張璁的進士出現(xiàn)了,張璁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首先他駁斥了楊廷和的說法,張璁認為嘉靖帝是來繼位的,不是來找爹的。
嘉靖帝是武宗的堂弟,是孝宗的侄子。解決嘉靖帝合乎禮法繼位很簡單,只要把嘉靖帝的父親朱祐杬也追封為皇帝,就相當于是朱見深先傳給兒子朱祐杬,然而朱祐杬再傳位給嘉靖帝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此事之后,嘉靖帝看重了張璁的才能,覺得他非常懂自己。在一次朝廷的問詢中,嘉靖帝出了一個問題,讓張璁回答。加精的問他“你知道天底下誰最會做官嗎?”張璁的回答讓嘉靖帝非常高興,雖然他只回答了八個字。 張璁回答了8個字:“解百姓苦,解君父憂?!?,就是這八個字,讓張璁富貴了一生,這句話說到了嘉靖帝的心坎里。張璁成為了內(nèi)閣首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