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章寺遺址保護區(qū)重現(xiàn)王羲之當年曲水流觴地 古石板、石墩、磚刻、瓦片,古老的排水溝、鵝卵石道,還有宋代水池,明代的石柱……蘭亭景區(qū)旁的蘭渚山下,天章寺遺址保護工程日前已正式完工,蘭亭景區(qū)又添一景。今年蘭亭書法節(jié)開幕式將在此舉行,蘭渚山下,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人們又可在此曲水流觴。 天章寺遺址 再現(xiàn)宋明遺韻 “地勝秋清人欲仙,倚闌時節(jié)月初圓。不知寺在煙霞表,但覺身臨星斗邊。寶墨舊歸天上去,高名今向世間傳。登臨莫作匆匆會,去后重來又幾年?!?/span> 宋代詩人高翥描寫的天章寺早已不見蹤影,不過,天章寺遺址古跡區(qū)已呈現(xiàn)出來。近日,記者在這里看到,蘭渚山下天章寺遺址的宋明遺址展廳與展廊連在一起,雄偉而有氣勢。無論是天章之閣,還是至道亭、曲水亭、宋池亭,遺址展示區(qū)每一幢建筑,都與蘭渚山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 在蘭渚山邊的茂林修竹下,有一條100余米長的曲水流觴處。經(jīng)專家考察,王羲之當年曲水流觴之地,其實就在天章寺遺址之前。“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此地之景致,果然與王羲之所說之景十分符合。在此處“流觴曲水”,確實“足以暢敘幽情”。 蘭亭景區(qū)副主任喻革良告訴記者,市文化旅游集團投巨資,對40000多平方米的天章寺遺址進行保護,建筑面積有2000平方米。在天章寺古跡區(qū),可以看到宋、明時代的石板、石柱、石墩、磚刻、瓦片,天章寺遺址古跡區(qū)的茂林修竹,與梅樹、海棠、紅楓、碧桃交相輝映,曲水流觴與古跡區(qū)的泉眼、水塘及清澈的蘭亭江相映襯,構成了蘭亭新意境。 2011年和2012年,省市文物考古專家兩次對天章寺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最終確認了天章寺遺址。天章寺遺址保護工程的重要意義,在于它從空間上恢復了原有的天章寺與蘭亭的關系,天章寺遺址成為蘭亭書法圣地又一塊具有標志性的區(qū)域。 正因如此,含暉橋、含暉亭、天章之閣、宋池亭、曲水亭等在空間布局上特別有講究,仿宋的主體建筑端莊大氣,宋明遺址展廳、展廊古色古香。為了保護遺址不受破壞同時兼顧遺址展示展覽等需要,“天章之閣”與“宋池亭”兩個單體建筑的基礎均設置于原狀土及黃沙保護層上,上層建筑均采用輕量化鋼結構,再用菠蘿格、柳岸等木材對鋼結構做包圍,搭配金屬瓦片構成的屋面,既彰顯了宋代時期中國木建筑的建筑美學,又做到了對重點遺址的保護。 喻革良認為,蘭亭天章寺遺址和遺址的環(huán)境反映出古人建寺時存在著依托名勝、依托名山、依托主流文化和權力的選址模式。遺址所出土的佛像、瓦飾、地磚、水池都顯示了宋代(佛像)和明代的藝術、工藝成就。排水溝、道路、秀土山體顯示了宋至明代的建筑技術成就。天章寺遺址既再現(xiàn)宋明遺韻,又可讓人感受到當年王羲之等名士“流觴曲水”“暢敘幽情”的意境。蘭渚山下,又是古韻悠然。 天章寺故事 與4個皇帝有關 “為訪天章寺,溪行戴曉星。天花吹石磴,溜竹瀉蘭亭。鳥下還聽法,龍歸不辨形。橋山弓劍杳,何處問冬青?!碧煺滤伦怨疟闶俏娜四蛯ぴL之地,因為它所在的蘭亭是千古風雅之地,是中國書法圣地,其文化價值巨大。 紹興市原地方志總編纂、文史專業(yè)研究員任桂全告訴記者,天章寺與4個皇帝有關,本身就與蘭亭和書法文化有關。天章寺建于北宋至道兩年(公元996年),所謂天章指的是皇帝的詩文,也指皇帝寫的字。人們把好的文章也稱天章。 至道兩年,皇帝身邊的內侍裴愈來到越州,看王羲之的蘭亭曲水與書堂遺址。當時子謙和尚請求裴愈請皇上賜御書,同時要求建天章寺,專門收集、存放皇帝的御札。后來宋太宗特賜“天章寺”額。天圣4年(1026年),宋仁宗又御書“天章之寺”4字,并刻了碑額。到南宋高宗時,宋高宗御書“蘭亭序”石刻一本。1183年,宋孝宗重建御書閣,把皇帝的書法、詔書集中起來陳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元朝時,天章寺被毀,明永樂六年(1408年),智謙和尚重建天章寺。 任桂全告訴記者,從名稱上來看,建在蘭亭邊蘭渚山下的天章寺,與書法關系很大,3個皇帝賜字,也都與書法有關,這說明天章寺很有地位。宋朝的時候,皇宮藏書的地方叫天章閣,天章寺內設有天章閣,可見天章寺的地位之高。當時,天章寺置產(chǎn)有千畝田地,輝煌一時。 南宋滅亡后,楊璉真迦盜掘紹興宋六陵,竊取陵中珍寶,棄尸骨于草莽之間。紹興義士唐玨等人以假骨易諸帝遺骨,葬于蘭亭天章寺前,植冬青樹為識?!耙粧g自筑珠丘土,雙匣猶傳竺國經(jīng)。獨有春風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比藗儊淼教煺滤?,自然會想起唐玨那首《冬青行》:“冬青花,不可折,南風吹涼積香雪。遙遙翠蓋萬年枝,上有鳳巢下龍穴。君不見犬之年羊之月,霹靂一聲天地裂?!?/span> 中國的篆刻鼻祖、著名詩人、畫家王冕生前曾在蘭亭一帶活動,死后也葬在蘭亭天章寺之后。 1940年,天章寺遭侵華日軍焚毀,古天章寺從此無存。 天章寺遺址的呈現(xiàn),讓人們感受到蘭亭歷史的悠久,一段難忘的歷史從遺址中溢出。 融合文化旅游生態(tài) 復活“蘭亭記憶” “峻嶺崇巔千古在,好風佳月逐時新”。天章寺歷經(jīng)劫難,時至今日,其遺址終于重現(xiàn)人間。 蘭亭景區(qū)主任湯曉蕾告訴記者,天章寺古跡保護區(qū)以天章閣為主體,依據(jù)地形、地勢以展廊、曲水亭和宋池亭等圍合出較為完整的空間。天章寺遺址景區(qū)主軸線沿用明代建筑群軸線,其上建有主體建筑的天章閣,其后為宋明遺址展廳,同時展覽宋代和明代的遺址。主軸線上開挖部分遺址,上覆蓋玻璃,作為空間的引導。其余建筑,如宋代的曲水亭、宋池亭等建筑則順應宋代建筑軸網(wǎng)建設。這些都復活了天章寺記憶。 天章寺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蘭亭的重要組成部分。蘭渚山下的天章寺遺址此前一直是一片相對封閉的谷地,與小蘭亭、右軍祠、蘭亭書法博物館等相對割裂,天章寺遺址保護工程使之融為一體。蘭亭景區(qū)現(xiàn)已形成蘭亭碑亭區(qū)域、書法博物館區(qū)域和天章寺遺址區(qū)域,并將蘭亭江一段蘊含其中,形成了新的文化自然景觀,使蘭亭文化更為豐富。 湯曉蕾說,天章寺遺址陳列的價值在于它既呈現(xiàn)了歷史,又復活了蘭亭記憶。天章寺遺址將歷史、人文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天章寺遺址將在今年蘭亭書法節(jié)期間正式開放,作為大型公共活動的場所,今年中國蘭亭書法節(jié)開幕式將在此舉辦,讓人們在王羲之曾經(jīng)“流觴曲水”之地,感受“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體驗文化、旅游、生態(tài)相融合的樂趣,體會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意境。山水秀麗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相融合后,書法圣地也將更富有生機和活力。(首席記者 周能兵 文/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