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華夏文明猶如一條潺潺不息的江河,緩緩滲入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作為“五岳獨尊”的泰山,更是寄予中國人關于“國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成為國人的祥瑞福祉之地。 歷代帝王在此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在此傳教受經(jīng),文人志士在此揮斥方遒,故而,泰山留下了諸多藝術珍品,碑碣、摩崖、楹聯(lián)石刻等數(shù)不勝數(shù)。事實上,我國很多風景名勝區(qū)都保存著重要的摩崖石刻,幾乎都分布在山東、陜西、云南、福建等地,而這其中,又以泰山摩崖石刻為最。 從秦朝至當代,泰山猶如一張?zhí)烊恍?,無數(shù)文人騷客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和書法作品,上至古時的李斯、米芾、蘇軾、歐陽詢、范仲淹、歐陽修、蔡襄,下至當代郭沫若、劉海粟、舒同、沙孟海等,都曾為泰山留下了寫意的一筆。 文學家們的真跡為這些冰冷的石頭增添了無盡的韻味,置身其間,這些龐然大物似乎有生命一般,與身處另一個時空的我們展開妙趣橫生的對話。 縱觀泰山的摩崖石刻,大多以氣勢雄偉的豪言壯語為主,壁立萬仞、與國同安、置身霄漢、可摘星辰等,整面書法并不講求個性的瀟灑飄逸,但一眼望去卻是鏗鏘有力、入木三分,實乃上等的書法作品。 泰山的名氣可以說是秦始皇一手帶起來的,此后,漢武帝、唐太宗。宋真宗都曾登臨泰山,這才吸引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到訪泰山,并為泰山留下這珍貴的墨寶。 酷愛書法的乾隆爺也在泰山留下了自己的作品,“與國咸寧,體乾潤物”,字里行間透露出乾隆爺雅致、清高的個性氣質,也表現(xiàn)出乾隆爺體恤萬民、治國安天下的韜略之才 五岳獨尊系清光緒丁未年間由泰安府宗室玉構題書,摩崖是去往玉皇頂?shù)谋亟?jīng)之路,海拔高達1545米,書法遒勁有力、大氣凜然,是眾多古跡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如今的五元人民幣背面就是五岳獨尊的圖案。 《莊子》記載:“七十二君登封泰山留石山刻一千八百余處“,古人皆以留刻泰山為榮,奈何春秋戰(zhàn)國及其前的石刻都已湮滅于歲月長河之中,泰山現(xiàn)存石刻1800多處,其中碑碣800多塊,摩崖石刻1000多處,堪稱龐大的露天石刻博物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