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館編輯部: 只有表面和平的家庭,下場都不會好到哪里去。 難得糊涂,被宣揚為中國生活哲學中的最高智慧。 懂得揣著明白裝糊涂,更會被人敬佩得五體投地。 最近一部大熱的電視劇——《都挺好》,才播到12集,已經(jīng)把這種“智慧”演繹得絲絲入扣: 老伴兒暴斃,沒受什么病痛,挺好; 小兩口吵架了,沒打起來,挺好; 爸爸失業(yè)了,終于有時間陪陪孩子,挺好。 壞事盡量往里藏,壞事都往好處想,典型的中國式思維,皆大歡喜,一切都挺好。 但壞就壞在:現(xiàn)實并不按照人們想的“都挺好”。 相反,很多時候,都很不好。 01 你說挺好就挺好,造化豈不是很沒面子? 蘇家一家五口,表面上看,真的挺好: 大哥蘇明哲,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yè),硅谷IT工程師,定居美國,妻女溫順; 二哥蘇明成,娶了個漂亮又多金的太太,新買了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三妹蘇明玉,國內(nèi)著名銷售公司總經(jīng)理,殺伐決斷走路帶風,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現(xiàn)代女強人。 蘇爸爸很溫和,一副誰都不得罪的老實人的臉,是你爸、是我爸,是典型的中國式爸爸。 蘇媽媽比較慘,一出場就死了: 打了一整夜麻將,突然胡了一把大的,開心得心梗發(fā)作,就此掛掉了—— 突然暴斃,蘇爸爸說:“挺好,走得不痛苦?!?/span> 問題就從蘇媽媽的離世開始出現(xiàn)。 蘇媽媽一死,蘇爸爸第一個聯(lián)系的,不是在國內(nèi)的明成和明玉,而是遠在美國的大哥明哲—— 因為長子為大。 看到這里大家就應(yīng)該明白,蘇家是一個典型重男輕女的家庭。 大哥一回來,就和弟弟明成指責妹妹明玉怎么都不陪在媽媽的身邊。我們這才知道: 原來三妹明玉已經(jīng)和家里斷絕來往十年了。十年來,明玉沒有和家里任何一個人有過任何聯(lián)系。 這是為什么呢? 高中時,明玉成績很好,好到可以上清華那種,本來可以進學校的強化培訓(xùn)班,但是要交1000塊錢。 明玉回到家里,不知道怎么跟媽媽開口。 恰好這時候二哥明成要出去旅游,伸手就跟家里要了2000塊錢,蘇媽媽很爽快地就給了。 明玉見機,也提出要那1000塊錢。 誰想到蘇媽媽說了這么一段話: “一個女孩子,上這么好的學校有什么用。我給你報了一個免費的師范學院,你給我讀去。要不你就去我醫(yī)院那兒,這樣更省錢?!?/span> 明玉痛哭,蘇媽媽祭出中國家長最常說的那一套:“行了,別哭了。我們養(yǎng)你那么大,容易嗎我們?” 氣得明玉跳起來大喊:“我讓你生我了嗎?我讓你養(yǎng)我了嗎?生我下來你們就得負責!” 最后還挨了一巴掌。 蘇媽媽對待女兒和兒子的區(qū)別對待還不止這些: 因為要湊夠錢給大哥明哲去美國留學,他們沒問過女兒就把她的房間賣出去了; (不過我到現(xiàn)在都不明白,一個房間是怎么能單獨賣出去的。) 二哥明成要訂婚,又把一個房間賣出去了,也沒咨詢過她;不僅如此,她還要幫二哥洗臭襪子、干家務(wù)活。 最后明玉和蘇媽媽攤牌,蘇媽媽說的話,看得人佛都有火:
不用我多說,你都知道為什么明玉和家里斷絕來往十多年了。 明玉和家里人的關(guān)系,在蘇媽媽沒死之前就已經(jīng)很尖銳了; 蘇媽媽死了以后,蘇家的矛盾才徹底全面爆發(fā)。 蘇爸爸因為說害怕回到老宅,看到老伴兒的鬼魂,死活賴在二兒子明成家里不走: 澡也不洗,家務(wù)也做不來,好吃懶做,將兒子家里搞得一地雞毛。
明成雖說很不樂意,給大哥打電話的時候還一直都說“爸住得挺好的”; 明玉知道以后,提出讓爸爸住在自己家里(沒錯,明玉在劇里就是一個霸道總裁型的瑪麗蘇女人),爸爸不肯,順帶牽出了明成一直“啃老”、花光了爸媽積蓄的“媽寶男”人設(shè); 明成妻子麗麗氣得回娘家,對自己爸媽說的話依然是“沒什么,我們倆都挺好的”; 大哥本來要接父親過去美國定居,誰知道突然失業(yè),對家里人還不能說出真相、怕丟面子,一邊暫緩接父親過來的動作,一邊焦頭爛額找工作。 這中國家庭的生活,面子上看紅紅火火挺好挺好,把里子一掀開,爬滿了吸血的虱子。
02 說“都挺好”的,誰不是在裝糊涂 這種中國家庭的癥結(jié)在哪里? 我覺得是:大家都在裝糊涂。 首先裝的那個人,是蘇爸爸。因為老婆沒死以前,他幾乎裝了一輩子。 蘇家的一家之主,很明顯是蘇媽媽,而蘇媽媽最疼的,很明顯是兩個兒子。 蘇爸爸讓二兒子明成摘個扁豆、盛碗湯,蘇媽媽立馬損他: “多大的事啊,都讓孩子做?!?/span> 很顯然,他對兒子是沒有管教能力的。 明玉要那1000塊錢報名強化班,蘇媽媽偏心不給,明玉求救,蘇爸爸趕緊把碗放下,逃離飯桌去看報紙;
明玉從學校跑回來和媽媽攤牌,讓爸爸幫嘴,他渾身哆嗦著說: “我先上個廁所。” 他在明成家里吃鴨脖子吃出毛病,明玉上門興師問罪,他不敢說是自己買的,讓明成明玉兩兄妹吵去; 明成、明玉在老宅子查看他記下的兒子的欠賬,他把身子轉(zhuǎn)過去、臉貼著墻,不敢面對兒子忿恨的眼神。
老婆在世時,他不敢說一個不字,只有唯唯諾諾; 老婆去世了,他還是縮頭烏龜,對三個孩子的事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混浪享受。 他天天嘴里嘮叨的家里“都挺好”,不是建立在培養(yǎng)孩子性格、解決家庭問題上,而是建立在像鴕鳥一樣對壞事不管不顧、對好事盲目憧憬之上的。 他的好日子,都是裝出來的。 這種中國式裝糊涂、混日子的人,真的不少。多少中國家庭被拖垮,都是因為“都挺好”這三個字在粉飾太平。 他的老婆、那個重男輕女極端嚴重的女人,又何嘗不是在裝糊涂。 最明顯的,是他對兒子明成的縱容。 明成好吃懶做、不好好讀書,她在家里不讓他做家務(wù)、只讓妹妹服侍他;
她為明成托關(guān)系、送錢,找了份工作,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有本事; 明成結(jié)婚了,每次向她拿錢,她還是幾千幾千地送,連婚房、裝修都是掏自己的錢。 她知道兒子在啃老嗎?肯定知道。一個對女兒能百般刁難、處處節(jié)制的女人,不可能不清楚兒子的習性。 但她有阻止嗎? 沒有。她不能縱容女兒,卻舍得縱容兒子。 這不是裝糊涂是什么? 03 裝糊涂能裝出自己的便宜,卻真給別人帶來無數(shù)麻煩 蘇爸爸裝了一輩子,憋屈是憋屈了點,但沒吃過虧,反倒“算計”出很多真利益: 明玉勸他把一身衣服換了,他借口說沒錢買(確實沒錢,因為都被明成借走了)??擅饔裾f給他買,他立馬兩眼放光,身板挺直說:“真的?” 鏡頭一轉(zhuǎn),他們父女倆在商場里已經(jīng)大袋小袋提著了,上千的羽絨買起來毫不客氣,畢竟花的是女兒的錢。
明成勸他洗個澡,他不聽,最后只能去蒸桑拿、搓澡按摩,好不舒服,最后他老人家還不想走; 剛勸兒子要把媳婦接回來,兒子說馬上就去,蘇爸爸雞賊地說: “不著急,不著急,再待會兒,再待會兒?!?/span>
他和兒子算計著怎樣養(yǎng)老,都說要把明玉叫過來開家庭會議,可一到商量誰去打電話,爺倆都說“不打”,硬是讓兒媳婦麗麗給打了。 (在這一點上,明成裝糊涂裝得跟他老子一模一樣。) 就憑著這一股雞賊勁兒,蘇家一家四口外加兩個媳婦的生活,被掰扯得分崩離析。 自己愛面子、愛占小便宜、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表面上卻要裝得毫不在乎、笑臉迎人,暗地里卻要么對最親的人敲骨吸髓,要么讓人左右為難,這種“難得糊涂”可真是難得??! 李安早期的電影《喜宴》,講的也是這么個事: 偉同是個同性戀,美國定居,事業(yè)有成,遠在臺灣的父母卻一心一意要給他找一個媳婦兒,還親自飛來美國,住到他和男朋友家,監(jiān)督孩子成婚。 (當然,父母都不知道他和男朋友的關(guān)系。) 無奈之下,偉同只好和一個華人女孩薇薇假裝結(jié)婚,先騙過父親再說。
但在新婚喜宴晚上,薇薇強硬和偉同發(fā)生了關(guān)系,還搞大了肚子。 偉同的男朋友知道之后大吵大鬧,在家里狂飆英文粗口,他們以為父母聽不懂他們在講什么。 誰知道父親在臺灣的時候,就為了來美國而特意強化訓(xùn)練了自己的英語。 換句話說,他們說的話,父親都聽得出來,但他一直不說出來,一直隱瞞著。 偉同男朋友帶父親去散步,父親給了他一個紅包,說自己已經(jīng)知道了偉同和他的關(guān)系,只是裝作不知道而已。 男朋友很驚訝:“那……你為什么不說?” 父親說:“只要他們生出了孩子,我抱上了孫子,其他的事情,我都不計較?!?/span>
這句話,說出了“中國式裝糊涂”的雞賊之處: 我裝的是糊涂,可我要的是實惠。 只要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你們怎么搞,是你們自己的事。這事兒,親兒女都沒得商量。 沒的是商量,有的是算計。 這種處世哲學,確實有用,大家嘻嘻哈哈把問題糊弄過去了,有時候會產(chǎn)生你想要的結(jié)果: 就像《喜宴》,最終還是落得個偉同和男朋友、薇薇三人共同撫養(yǎng)孩子、父母開心滿意離開美國的“大團圓結(jié)局”; 但很多時候,就像《都挺好》里展現(xiàn)的,它給你的絕不是歲月靜好合家歡喜,反倒是硝煙四起爭端不斷。 而你,又怎么知道自己得到的是大團圓結(jié)局,還是身心受創(chuàng)疲憊不堪呢?
04 明明白白過日子,都別裝 還是舉李安自己的電影——《飲食男女》來舉例。 大廚老朱喪失老伴多年,獨守著三個女兒,而他和三個女兒僅有的交流,就是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
老朱想取年輕的錦榮為妻,但是一直開不了口。 三個女兒各自都有自己的少女心事,也不愿意和老父親交流。每次在飯桌上嘗到父親做的菜要么料放少了、要么菜抄糊了,總是要虛掩過去: “沒有啊,很好啊。” 一家人你瞞我瞞,都不說真話,日子過得每況愈下。 越是這樣裝作天下太平,老朱越是受不了:
多年的好友去世了,他沒了說話的伴兒; 女兒一個一個嫁出去,家里越來越冷清; 自己身為廚師味覺卻一天一天失去,事業(yè)上的挫敗感讓他無地自容。 他受不了了,終于在最后一次家庭聚會上捅破了最后一層真相:他把老房子買了,要和跟自己女兒同齡的錦榮一起過日子。 結(jié)果,錦榮的母親暈厥倒地,一眾兒女忙前忙后,這個家,終于也散了。
像不像《都挺好》里,蘇媽媽死了以后,蘇家?guī)卓谌说臓顩r? 可是最后怎么樣? 幾個子女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苦心,老朱和錦榮也住到了一起,錦榮還成功懷孕。每個女兒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電影最后,老朱喝著女兒的湯,終于恢復(fù)了味覺: “你的湯,我嘗到了,我嘗到味道了……”
他嘗到的,是終于過上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的滋味兒。 而要嘗到這樣的生活的滋味兒,需要你不再忽略內(nèi)心需求,不再揣著明白裝糊涂,勇敢喊出自己想要的。 《都挺好》里面過得最好的,我反倒覺得是妹妹明玉。 她一開始就不能容忍自己不滿意的事情:媽媽賣房子,無條件給大哥、二哥倒貼錢…… 上面也寫到了,她為了表達自己的心聲,對媽媽說出來的話多難聽。 但是她卻因此更加看清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趁早撤出了那個光顧著消耗她的家,追尋自己一路上的目標。 第9集里講: 大哥明哲失業(yè),接不了父親來美國了,蘇爸爸只能繼續(xù)賴在二兒子家里住。 二哥明成和妻子麗麗商量著開家庭會議,把明玉也叫上,本來是想讓明玉也出一份養(yǎng)老錢。 結(jié)果明玉叫父親拿出了多年來的記賬,清清楚楚寫明了三個子女從出生到現(xiàn)在花了、借了家里多少錢,結(jié)果一算,二兒子明成花了兩老一大半的錢。 作為專業(yè)會計師的麗麗羞愧得無地自容,當即表示負責贍養(yǎng)爸爸。
故事到這里,蘇爸爸的去留問題,才終于有了個明白的說法。 各人有各人的職責,清清楚楚,誰也不能糊弄誰。 看到這里我很感慨: 家人之間賬目算得那么清楚,本來是極其奇葩的一種行為。但是面對一個和稀泥一樣的父親、蠻橫無理的兒子,不記賬能把話說清楚嗎? 賬本不攤開,這個家的齷齪真相就永遠沒辦法理得清。 可以這么說:明玉用一種冷血的方法,維護了這個家最后的一點溫情。
以后的事,大家都別裝。 表面上看,“裝糊涂”是中國式家庭的粘合劑。 但誰知道,粘到最后,誰能被粘到外頭去風風光光,誰被貼到墻上去給人擦屁股抹屎? 因此,要是有人總是說:“沒事,都挺好,都挺好?!?/span> 希望我們都能理直氣壯地說: “我不好!”
/今日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