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老馬識途 在夏朝文化夏朝文明的探索中,夏朝文字始終是解開夏朝歷史之謎的一把鑰匙。由于人們把尋找夏朝文字,發(fā)現(xiàn)夏朝文字,都寄托在考古發(fā)掘上,致使今日人們?nèi)晕催_到預(yù)期的效果,我國有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大物博,只憑有限的幾只考古隊,想在諾大的神州土地上,盡快盡早挖出夏朝文字,談何容易,況且夏都并非一個,通向夏都的大道并非一條,條條大道通夏都。 俗話說,活人不能讓尿憋死,也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人。在探索發(fā)現(xiàn)夏朝文字的道路上,應(yīng)該是方向一致,方法多種,單純的一元化之路,往往會鉆死牛角尖,造成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局面。譬如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了宮殿,就認為是夏都,而將發(fā)現(xiàn)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確定為是夏朝文字,還有專家進行了破譯,實在是很荒唐可笑的事情,有好大喜功之嫌。 ![]() 夏朝究竟有沒有文字?夏朝究竟應(yīng)該有什么文字?實際上這些都沒鬧清楚,只憑頭腦發(fā)熱,就斷定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是文字,是不是太盲目了,太自信了,太武斷了! 我們還是看一看著名的古文字專家是怎么說的吧,郭沫若先生對夏朝文字有它獨特的見解: 【1】郭沫若一生論斷很多,其中一個是談?wù)撚肀?,這也是郭老唯一談?wù)撚肀奈淖?,在[水龍吟]一詩的開頭寫道:'商盤孔鼎無存,禹碑本是升庵造’ 古文字專家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xué)]一書書中寫道:'商以前的文字,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沒見過,岣嶁碑是假的......’ 。 [甲骨文字典]的主編徐中舒在[夏史初曙]一文中,也作出了夏朝無文字的結(jié)論:他說,'傳說中虞、夏文化分布之區(qū),原與仰韶文化為近,古代虞、夏兩族從黃土高原逐漸發(fā)展到河西、河?xùn)|以及伊、洛、汾、沁之間,乃受龍山文化影響而形成二里頭文化,當時應(yīng)當還沒有文字。不然,為什么他們的后裔,如匈奴,如越,都沒有文字保存下來呢? 文字濫觴于大汶口文化,后來為殷商所繼承,由巫卜這個集團的人,世代相續(xù),沿襲使用,在使用中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由于殷王每事都要一再占卜,無日不卜,無事不占,每次占卜都要把卜兆和所卜之事記錄下來,以觀驗與不驗。文字就是在這一班巫人手中,日趨純熟,以至完備??淘诩坠巧系奈淖忠褌淞鶗鴹l例,這是武丁以后二百七十余年的卜辭。這已是殷代晚期,文字到這個時期才能達到成熟階段。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沒有文字出現(xiàn),也是夏代沒有文字的默證?!?nbsp; 從三位著名的古文字專家的論述中,都作出了否定夏朝有文字的結(jié)論,夏朝真的沒有文字嗎?夏朝沒文字有這個可能嗎?我們還是看看古人是怎么說的吧: 1,五子之歌: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冊】,貽厥子孫。關(guān)石和鈞,王府則有?;膲嬝示w,覆宗絕祀。 2, 《墨子.明鬼下》:「此吾所以知周書之鬼也,且周書獨鬼而商書不鬼…此吾所以知商書之鬼也,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故尚者《夏書》,其次商、周之《書》,語數(shù)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惯@是墨子對于夏、商、周三代書籍的評論。 今文《尚書》有《虞書》,古文《尚書》有《唐書》和《虞書》。 3,《史記》和《竹書紀年》都載有夏代帝王的世系表,盡管兩者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這說明兩者是以同一份原始文獻記錄為依據(jù)的。 4,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尚書.多士》中有這樣一段話:“唯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這是武王滅商后,周公對殷商貴族的訓(xùn)話,大意是:你們殷的先人,在推翻夏朝時,已有典籍,記載了這段史實。 5,夏代,人們?yōu)榱税l(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總結(jié)并掌握了一定的天文歷法知識,以十二個月為一年,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還懂得了十九年置七個閏年。夏代的歷法稱“夏歷”和“夏小正”,夏歷以寅月為歲首。春秋時,孔子曾主張“行夏之時”(《論語·衛(wèi)靈公》)。 6,在《竹書紀年》和《世本》等古書中,有“夏發(fā)七年,泰山振”,“夏桀十年,夜中星隕如雨”等記載,這也是世界上關(guān)于地震和隕石雨的最早文字記錄,可作為夏代有文獻記錄的旁證。 7,《呂氏春秋·先識覽》載:“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而泣之——乃出奔如商”。該書寫成之后。曾公布于咸陽城門,聲稱能增刪一字者,賞予干金??梢娺@段史料的來源不會毫無根據(jù)。 8,《國語.晉語》載:晉文公時,陽人猶“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國語》亦是一部嚴肅的史書。上述諸條雖為旁證,但足以說明夏代有典籍并非無稽之說。 9,春秋說根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載:“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辈⑴e出“夏虛都三璽”即“夏虛都司徒”、“夏虛都左司馬”、“夏虛都丞”三方印為證。 10,《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
以上的引文中,古人講的很明白,夏朝有文字,夏朝有史官,夏朝有史籍,為什么到今天夏朝什么都沒有了呢,那是由于有些人比疑古派還疑古,他們將有說成無;將真說成假;將有文字記載的信史,說成神話傳說;不顧歷史記載,硬要創(chuàng)造一套新的漢字起源的理論。我認為,創(chuàng)造新理論是可以的,要實事求是,一切違背客觀實際的東西,都是站不住腳的,將倉頡造字說成勞動人民集體造字,將文字起源于鳥跡說成起源于刻劃符號,或圖畫文字,都是行不通的。我認為,史書的記載是真實可靠的,而大家的說法很值得商榷,他們的觀點遠離歷史的真相,主觀色彩很濃,都是在象牙塔里杜撰出來的東西,不可信,尤其關(guān)于夏朝文字的一些觀點,非常明顯?;谏鲜鲈?,我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最后我不僅發(fā)現(xiàn)了傳世的夏朝文字,還發(fā)現(xiàn)了出土的夏朝文字,其中還包括夏朝甲骨文、夏朝象牙文,還發(fā)現(xiàn)了四十年派將陶工用的刻劃符號,當成文字是一大錯誤。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很多新浪網(wǎng)友象曾力、謝東凌、張益群、西周天子、探古思幽等幾位先生收藏了一大批從黃帝到虞夏時期的玉版文字,還有黃震先生收藏的夏朝之前的三萬片甲骨。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