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崗鵝四食
碌鵝
白切鵝 除了雞,鵝也是廣東人家逢年過節(jié)餐桌常備的食物,尤其是祭拜先祖時更加少不得一只鵝。因為鵝頭有“髻”,寓意后繼有人,子孫延綿,是為好意頭。廣州人吃得較多的鵝種是黑棕鵝和馬崗鵝,粵東地區(qū)潮汕人吃得最多的是獅頭鵝,各有特色。 馬崗鵝:清甜濃味總相宜 開平馬崗鵝是廣東四大名鵝之一,為開平最具特色的文化特產(chǎn),它以肉質(zhì)好、皮薄、肉紋精細名揚海內(nèi)外。 徐錦輝師傅有一日去開平食農(nóng)家菜,被馬崗鵝的口感吸引住了,深感其肉質(zhì)細膩,于是用馬崗鵝研發(fā)了4道菜肴:燒鵝、白切鵝、白鹵水鵝以及碌鵝,白切鵝與白鹵水鵝都屬于清麗派,燒鵝和碌鵝則是滋味派系。 徐師傅選用兩個生長期的鵝,一是只有2個月生長期的,一是超過2個月的。前者較嫩,一般用來做白切鵝和白鹵水鵝,用姜蔥水加八角桂皮等28種藥材來浸鵝至熟,大約要浸上40分鐘左右,吃的是口感清甜。白鹵水鵝的做法,重點在于鹵水,那煲鹵水的年紀與中國大酒店的年齡一般大。白鹵水制作的鵝,再配搭沙姜提味。超過2個月生長期的鵝,則用來做燒鵝、碌鵝。這時候的鵝大概有8斤重,碌鵝滋味無窮,最關鍵是用天頂頭抽來制作,豉香味非常濃郁。 餐廳主理人區(qū)先生正是開平人,馬崗鵝是其家鄉(xiāng)特色,他很早就將鵝引進餐廳,光是用于鵝上的烹飪手法就有數(shù)十種,包括燉、蒸、燒和燜等做法,鵝的不同部位都得到應用。生炒鵝腸很下飯,取新鮮的鵝雜包括鵝腸和鵝肝等,加芫荽炒起,下少許生抽,熱辣辣出爐。金寶馬崗鵝的演繹也頗為新意,整只鵝用面包糠包裹住,慢慢烘熱,最后由食客自己親手打開,體驗感強。 獅頭鵝: 老鵝頭配酒口味一流 獅頭鵝在潮汕人的餐桌上常常以鹵水的形象出現(xiàn),這種鵝十分巨型,比起它的肉質(zhì),鵝掌鵝翼鵝頭甚至鵝雜都更為滋味。通常,3年以上的鵝就可以稱之為老鵝肉,鵝頭的價格不低,至少800元起。 鵝肝通常重量在1斤2兩到1斤半之間是最佳的狀態(tài)。上佳的鵝肝被稱為粉肝,口感粉嫩,入口綿滑。鵝掌鵝翼最有嚼頭,骨肉相連。 與老鵝頭最襯的是威士忌,有這樣的組合配搭。有食家將這老鵝頭定義為“鵝中的愛馬仕”。 鵝腸最有滋味的狀態(tài)是帶有一點肥油,讓油脂帶出香。有的店家將鵝腸內(nèi)壁的油脂刮凈,雖是顧及了部分食客對健康的飲食追求,卻也抹殺了最風味的瞬間。鹵水鵝最重要的自然還是鹵水。家家戶戶的鹵水不盡相同,有的咸香,有的帶甜,有的濃,有的淡,全憑所用材料以及配比。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 曾繁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