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行動便捷或沒錢買包的原因,我出門都空手:大點的東西,比如鑰匙串,就塞進衣兜或者袖子里;公交卡食堂卡,剛好能擠擠夾在手機和手機卡中間。 準備出門時,媽媽摁住了我的手。 “卡跟手機放在一起會消磁的!消磁的卡就壞了!錢就飛了!” ------錢錢化蝶飛的分界線------ 你我生活中用到的卡,不僅可以靠有錢沒錢來區(qū)分,還有種分法——有磁的和沒磁的。 有磁的叫磁卡,那種身上有條黑色粗線的就是它了,以前很多銀行卡都是這一種。 這條黑帶,其實是一層密密麻麻的小磁鐵。在卡片正式交給你之前,這些小磁鐵被強磁場“烙”了不同的印記,成千上萬個不同印記的小磁鐵組合起來,就是你獨一無二的磁條,機器靠這些小磁鐵的組合來配對相應(yīng)賬戶 。 使用磁卡最有“刷”的感覺丨giphy 用大量小磁鐵來記錄信息,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你現(xiàn)在到了結(jié)婚和禿頭的年紀,那你肯定用過磁帶。對,磁卡和它是一個道理。 這個技術(shù)有個小bug:強磁場給小磁鐵的“出廠烙印”只能算半永久的,再遇到厲害的磁場,之前的“印記”就會被擦除。 于是,跟磁帶可以被“洗”成空白帶一樣,磁卡也會被“洗”成廢卡一張,也就是“消磁”了。刷不出來個人信息,除了用來當書簽和直尺,啥事也做不了。 這個東西當年很拉風的丨giphy 好在不是所有磁條卡都那么弱雞,它們被設(shè)計出不同的抗磁性,抵御磁場的能耐不一樣。 一般來說,像酒店房卡、一次性門票,用低抗磁性磁條的比較多。 而銀行卡這種守護人民幣的卡片,基本都裝備了高抗磁性的磁條。有人做過實驗,用包包上的磁鐵扣、磁鐵圖釘去靠近銀行卡,都沒有讓卡片消磁。 至于手機,安心!查了不同的資料,雖然數(shù)據(jù)不盡相同,但不管是打著電話但手機、連著wifi的手機,還是屏幕可以折疊起來的手機,產(chǎn)生的磁場至少得擴大100倍,才有可能讓銀行卡的磁條消磁。 不信你拿100個手機把銀行卡圍起來試試,我們期待你的數(shù)據(jù)。 磁卡能扛住手機的魔法攻擊,但對一些物理傷害還是怕的。雖然磁條表面上覆蓋有保護層,但你要是粗暴地把銀行卡跟鑰匙一起揣進衣兜,保不準鑰匙尖兒就蹭掉了一坨小磁鐵,這樣的磁卡,照樣是沒法用。 當然這個操作也是毀卡的丨giphy 所以,媽,我覺得把卡片塞進手機殼里,還算是一種保護,對吧? ------那沒有磁條的卡呢------ 更讓人安心的是,我們用的卡,大都是沒磁的。 一種像這樣,有個金屬小方塊露在外面,叫接觸式IC卡。 這個小方塊是卡里面的電路接口,通過它和讀卡器相連接就能刷卡,所以刷卡的時候得注意區(qū)分卡的前后左右。 這位同學的學生卡,是芯片外露的 另一種是非接觸式IC卡。 它們白白凈凈的,芯片和線圈都包在卡里頭,靠近對應(yīng)的讀卡器時,卡和讀卡器用看不見的電磁波交流,就能搞定打卡、扣錢等等操作。像身份證、公交卡,還有果殼飯卡,都屬于這一類。 沒磁的卡,你還擔心個鬼的消磁!不如注意一下掰斷、折損這種物理損壞。噢對了,還有一種損傷更致命——卡丟了…… 作者:李小葵,麥麥 編輯:luna 參考文獻 [1]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網(wǎng)站 [2]《信息管理導論》,宋克振 張凱 等 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3] 磁條卡使用過程中讀寫問題的分析,王其武 王子玨 等,信息記錄材料,2012, 13(3): 34-39 [4] 手機周圍磁場的測量及研究,李爽 劉立英 等,物理與工程,2012, 22(6): 44-48 一個AI AI沒有磁條!放下你手上的大磁鐵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