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刺激經(jīng)濟政策逐步升級,大盤一口氣已經(jīng)越過3000點,據(jù)說牛一走完已進入牛二,好多人問該買什么,好多人問要不要獲利了結。該怎么做,答案全在《莊子》中的這篇故事中:
(原文): 紀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 曰:“未也,方虛而恃氣?!?br>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br>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br>(翻譯): 紀渻子為齊王馴養(yǎng)斗雞。 十天后來問:“馴練成了嗎?” 回答說:“還沒有,現(xiàn)正表現(xiàn)為內(nèi)心空虛而神態(tài)高傲,挾氣陵人的樣子?!?br>十天后又來問,回答說:“還沒有,聽到雞的聲音,看到雞的影子就有反應?!?br>十天后又問,回答說:“還沒有,現(xiàn)在還視物敏銳而充滿怒氣。” 十天后再來問,回答說: “差不多了,雞雖有鳴叫挑戰(zhàn)者,也沒有什么反映,看上去象個木雞了,他已精神安定專一,不動不驚了。其他的雞沒有敢與應戰(zhàn)者,都退走了?!?br>(注解): 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其實可以斗,可以應戰(zhàn),可以嚇退群雞?;畋膩y跳、驕態(tài)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敵人望風而逃。 “望之似木雞”,不是驕氣,不是盛氣,是最終的一種修煉 ,是斗雞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為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于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能力。 “呆若木雞”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zhuǎn)化”的道理。投資交易中,能做到“呆若木雞”說明已經(jīng)不受盤面的誘惑,沒有了隨機交易的沖動,不太計較一時的得失,已經(jīng)把自己的注意力從賠錢和賺錢上轉(zhuǎn)移到自己的交易系統(tǒng)當中,嚴格遵循系統(tǒng)進行交易?!按羧裟倦u”是在市場中經(jīng)過長期磨練感悟到的一種“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投資智慧。投資者已經(jīng)退卻了自以為是的聰明、活潑、逞強、伶俐,經(jīng)過不斷磨練,把浮躁和妄動收斂起來,把力量凝聚于內(nèi)。 (投資投機境界四階段): 第一階段:還沒有成熟的理念和策略,憑著一番賺錢的熱情進入市場,氣勢高昂,準備大干一場。 第二階段:對投資投機有了一些認識,對市場有些畏懼,心理受市場的波動而波動。 第三階段:投資理念開始形成,以為自己能夠掌控市場了。 第四階段:策略和心理成熟,眼中只有自己的投資投機之道,遵循自己的投資投機之道順勢而行,對市場波動無所感覺,不受市場波動所驚擾。 呆若木雞正是第四階段絕頂高手,對自己的投資體系投資策略擁有強大的自信,呆若木雞的是其理念及策略而不是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