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蚜主要以成、若蚜群集于芽、葉、嫩梢上刺吸為害,此外,桃蚜對桃梢、桃葉具極強的刺激卷曲和抑制生長的能力,嚴重影響桃枝正常生長。以下內(nèi)容詳細介紹了桃蚜的生活習性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參考。 1、生活史和生活習性 北方一年發(fā)生20~30代,南方30~40代,生活周期類型屬僑遷式。北方以卵在第一寄主的芽旁、裂縫、小枝杈等處越冬,有時遷回溫室內(nèi)的植物上越冬。冬寄主萌芽時卵開始孵化為干母,群集于芽上為害;展葉后遷移到葉背和嫩梢上為害、繁殖,陸續(xù)產(chǎn)生有翅孤雌蚜遷飛擴散;5月上旬繁殖最快,為害最盛,并產(chǎn)生有翅蚜遷飛至第二寄主上為害繁殖;10月產(chǎn)生有翅蚜遷回第一寄主上為害繁殖,并產(chǎn)生有性蚜,交配后產(chǎn)卵越冬。在南方次年2月底、3月初卵孵化為干母;4月孤雌胎生干雌(無翅);干雌胎生3代后于4月底5月初產(chǎn)生有翅遷移蚜,遷到第二寄主上,繁殖15~17代;8月間產(chǎn)生大量有翅遷移蚜,遷到十字花科植物上繁殖8~9代;10月中、下旬產(chǎn)生性母蚜。性母蚜分雌、雄性母。雌性母有翅,食性很廣,會遷飛到其他寄主上,如桃、李、櫻桃、梨等樹上,孤雌胎生雌性蚜、雄性蚜長大后無翅。雄性母無翅,在10月份取食后,孤雌胎生有翅雄性蚜與雌性蚜交配,受精雌性蚜產(chǎn)卵。該蚜發(fā)生與氣溫關系密切,早春雨水均勻,有利于發(fā)生;高溫高濕對其不利。在24℃時,發(fā)育最快,高于28℃時對其發(fā)育不利。 2、防治措施 2.1農(nóng)業(yè)防治合理整形修剪,加強土肥水管理,清除枯枝落葉。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燒毀。在桃樹行間或果園附近,不宜種植煙草、白菜、蘿卜等,以減少蚜蟲的夏季繁殖場所。桃園內(nèi)種植大蒜,可相應減輕蚜蟲的為害。 2.2生物防治蚜蟲的天敵很多,有瓢蟲、食蚜蠅、草蛉、蜘蛛等,對蚜蟲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為了保護蚜蟲的天敵,應盡量避免在天敵多時噴藥。 2.3誘殺桃蚜蚜蟲對白色和黃色有趨性,在桃園設置黃色器皿或掛黃色塑料布,涂上黏膠誘殺。也可作為預測依據(jù)。 2.4化學防治防治桃蚜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嚴格控制4-6月的數(shù)量增殖。要在抓住花芽萌動至被害葉卷葉前的關鍵時期施藥,可噴灑25%氯氰·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粉2 500倍液、3%啶蟲脒乳油2 000~2 500倍液、0.3%印棟素乳油1 200倍液、0.3%復方苦參堿水劑1 500倍液,噴藥要及時、細致周到、不漏樹、不漏枝 | 
|  | 
來自: 盼歸da7c1qdfy2 > 《桃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