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給孩子的古詩》 春天是外出踏青的季節(jié),整個世界似乎都是桃紅柳綠的。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有一種植物顯得非常的特別,尤其是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這種植物被歌詠了成千上萬遍,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相信看到這,大家就明白我所指的植物就是柳樹了。 那么,為什么柳樹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有如此重大的地位呢?首先,應該是跟它的讀音有關,“柳”的讀音跟“留”一樣。對于古代的含蓄的中國人來說,當你想挽留一個人,又不想直接表達的時候,折下一支柳條送給他,對方就什么都明白了。 另外一種原因可能是柳樹實在是太常見了,而且出現(xiàn)在古人送別友人常常去的渡口或者橋邊,而這些場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萌發(fā)詩意。因此,柳樹也因此被文人騷客們寫進詩中,也就不那么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了。 今天我的們要分享的這首詩,可能是吟詠柳樹最出名的一首,它來自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句從一開始就將柳樹比喻成了一個少女,因為“碧玉”在古代常常被用來指代少女,譬如我們常用的成語“小家碧玉”。這第一句的意思是說柳樹美得就像畫完了妝的少女,然后第二句就接著第一句的比喻,將柳樹下垂的枝葉比喻成少女下垂的裙擺。 緊接著,詩人開始發(fā)問,這么細小的葉子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因為這些細葉都太小太精致太好看了。最后詩人自問自答說道,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樣,是它把這些細葉裁剪了出來。將春風比喻成剪刀,可以說是千古一喻了,因為這個比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恐怕只有賀知章的這首詩才出現(xiàn),而這個比喻也因著這首詩而被大家所熟知。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蛘哂嗛單业墓娞枺?strong>apricotopia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