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xué)《論語》11.25先進(jìn)篇——異乎三子者之撰【原文5】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赫撸悍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 【白話】 “點啊,你怎么樣呢?”曾皙鼓瑟的聲音逐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把瑟放下起身,回答說:“我的想法不如三位同門的好。”孔子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是各人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痹f:“暮春時節(jié),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在了身上,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唱著歌回家?!笨鬃余叭欢鴩@說到:“我贊成點??!” 【釋詞】 鼓瑟希:希,同“稀”,鼓瑟之聲稀疏、稀稀拉拉之意。 鏗爾:鏗然,用手推瑟的聲音。 舍瑟而作:舍,棄、放下。作,起、起身。 異乎三子者之撰:撰,如同“善”。錢穆:“撰,當(dāng)作僎,讀為詮,猶言善。曾點謂所言不能如三人之善?!?/span> 何傷乎:各言己志,于義無害。 莫春者:莫即“暮”。暮春時節(jié),天氣變暖。 春服:單夾衣。 冠者:成年人。 ?。?/span>入水洗澡?;蛘f是一種習(xí)俗“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 沂:沂水。 風(fēng)乎舞雩:舞雩,祭天禱雨之處,有壇有樹。風(fēng),迎風(fēng)乘涼也。方言至今有“風(fēng)涼風(fēng)涼(涼,輕聲)”一詞,即吹吹風(fēng)。 《義疏》:“舞雩,請雨之壇處也。請雨祭謂之雩;雩,吁也,民不得雨,故吁嗟也。祭而巫舞,故謂為舞雩也?!?/span> 詠:唱歌。 與:贊成。 【段解】 朱子曰:四子侍坐,以齒為序,則點當(dāng)次對。以方鼓瑟,故孔子先問求、赤而后及點也。 包咸曰: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單袷之時。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風(fēng)涼于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 李惇(dūn)曰:點以眼前真樂,在己者可憑,事業(yè)功名,在人者難必,故發(fā)是言。 《論語注疏》曰:夫子聞其樂道,故喟然而嘆曰:吾與點之志。善其獨知時,而不求為政也。 《四書解義》曰:此一節(jié)書是曾皙之言志也。蓋(夫子)喜其有民胞物與之象。 錢穆曰:蓋三人皆以仕進(jìn)為心,而道消世亂,所志未必能遂。曾晳乃孔門之狂士,無意用世,孔子驟聞其言,有契于其平日飲水曲肱之樂,重有感于浮海居夷之思,故不覺慨然興嘆也。然孔子固抱行道救世之志者,豈以忘世自樂,真欲與許巢伍哉?然則孔子之嘆,所感深矣,誠學(xué)者所當(dāng)細(xì)玩。 蔡節(jié)曰:夫子始焉以仕于時者使四子言志,而終焉乃深有取于樂道不仕之曾皙,何邪?蓋子路、冉求、公西華三子之志,固皆體察其力之所至而為是言,然其涵泳之功少而作為之念勝。至若曾皙則異是矣。其鼓瑟舍瑟之間,門人記之如此其詳者,蓋已可見其氣象之雍容暇豫矣。言當(dāng)莫春始和之時,春服既成之后,沂水之上,舞雩之下,與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既浴而風(fēng),又詠而歸,詳味其言,則見其心怡氣和,無所系累,期與同志相從以樂圣人之道,此夫子所以加嘆而獨許之與?夫以才自見者,二三子之志;也以道自樂者,曾皙之志也。惜乎晳之志雖大,而行有不掩焉耳。 陳祥道曰:由能勇而不知遜,求赤知遜而不知道。若點可謂知道矣,故有志于學(xué)、無志于仕,而孔子與之也。 江謙曰:先言鼓瑟,次言希,次言鏗爾,次言舍瑟,而后言作,寫出曾點從容不迫氣象。“?!笔巧暆u淡,“鏗爾”是弦外余音,“舍瑟”是安置得所,“作”是答問之禮,“春”是生機(jī)盎然,“冠者、童子”是作圣之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內(nèi)外清凈,是養(yǎng)正之道。政化及于一時,教澤流于萬世,政教不可偏廢,故孔子嘆曰:“吾與點也?!倍嗉尜澯?、求、赤之能為邦也?!?/spa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