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有網(wǎng)友咨詢碎片化閱讀的困擾,我把相關對話的內容整理成文,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如今越來也多的人開始減少文字閱讀內容的數(shù)量,隨之替代的是靠聽覺聽本書的方式,和視頻面對面?zhèn)魇谝槐緯姆绞将@取原來我們通過閱讀獲取的內容,并美其名曰降低眼睛損傷,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從而實現(xiàn)高效閱讀,今天我在文史類書籍的閱讀角度來分析這樣的替代行為是否真的具有意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獲取知識方面,我們從小接受的是閱讀文字獲取方式,約七成的內容依靠于文字閱讀,而只有三成來自于聽覺和視頻,我們對于文字的獲取方式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性優(yōu)勢,因此對于我們沒有經過專業(yè)的聽覺訓練人來說,我們聽覺帶來的內容,在速度和質量上是遠遠達不到文字閱讀帶來的效果,就算在速度上,一部分人通過提升語速來提升獲取速度,但在關于書籍閱讀方面,尤其文學書籍的閱讀,試圖用聽覺來替代視覺的文字內容,只會讓你因噎廢食,因小失大! 我為什么說聽覺在其他內容的獲取,我們可以進行適當?shù)奶鎿Q,而唯獨在文史類書籍閱讀方面,我們不能草率的替換掉文字內容的閱讀方式,在這里大家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自測,就是你聽覺獲取的內容記憶是否達到了文字閱讀記憶所具有的穩(wěn)固性,這一點其實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兩者是有明顯區(qū)別的,聽覺獲取的內容很容易忘記,同時聽書的過程中,我們有點類似于斷點續(xù)傳的方式,大腦自動的補充沒有經過細致辨認的文字內容,如你聽完一本書,聽完之后認為是聽完了,你不管是回憶一下也好,還是重新翻翻原著書也好,你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還對其有一定的陌生。 當然這一點有些人覺得還不是特別的在意,那我就再繼續(xù)進行討論,我們都知道,有相當一部分人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讀文史類書籍的目的還是要具有提升自己寫作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很多人是很在意的,也是支撐他們繼續(xù)閱讀下去的基本動力,然而如果你試圖用聽覺代替大部分文字閱讀,那你想通過讀書進行寫作能力提升,那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你感受到的多數(shù)是假象。 你感覺你已經讀完一本書書,其實對你的寫作能力提升極其有限,這是因為我們聽覺獲取的內容是沒有直接轉成文字進行記憶,因此你想通過文字表達進行內容的輸出,就會產生困難,你無法在聽書的過程中完成新詞匯的有效積累,文字的排列藝術體驗,還有在文章結構方面你都無法獲取一個具體的文字結構輪廓,也無從進行深入的探尋和分析,這幾方面都直接決定了,你的后期文字內容輸出能力提升。 有人說文學是文字的藝術,我們閱讀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是消遣,是打發(fā)閑散的時間,但為什么我們提倡閱讀消遣而不是游戲消遣,是因為閱讀本身具有著雙重作用,這對于我們傳統(tǒng)注重學以致用的理念來說,無疑是最經濟劃算的一件事,我們閱讀的初衷就變成了你在消遣的過程中,同時還完成了文學藝術的欣賞,從而不知不覺的提升了你的個人情趣和心靈呵護,我想后者才是我們注重的。 如果閱讀不具有這種優(yōu)勢,試問從小家長會有多少人把閱讀與游戲等同的對待?因此我們有時候說自己是在消遣,聽一本書和看一本書的區(qū)別不大,那其實我們是沒有真正去面對閱讀對于文字藝術體驗的重要性,而實際我們所有的閱讀行為都是為了這個,也可以叫文字藝術的欣賞而展開來的,消遣也許僅僅是附帶。 聽覺,在沒有經過文字閱讀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自然文字藝術的欣賞體驗就無從談起,這時的書籍閱讀也許就真是成了聽八卦,聽熱鬧了,其實聽覺閱讀,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在特殊環(huán)境中的輔助手段而已,比如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們無法進行閱讀,可以適當?shù)耐ㄟ^聽書來閱讀,但對于文學書籍,仍然不建議在這種場合和環(huán)境中進行,因為文學需要沉浸,需要一種安靜的環(huán)境中以此產生一種移情作用,感受一種文字藝術享受,這種行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發(fā)揮充分的想象,是一種體驗想想自由的精神享受。 除了聽覺內容,我們如今看短視頻內容就更多了,幾乎占據(jù)了我們大部分的碎片化閱讀時間,有人試圖通過別人的簡單口述,再看著他們配的一些幾乎不能與之對應的視頻內容做解釋,這種內容我們只能把它當成消遣,幾乎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的文字欣賞快感,只能當成一種薦書的欄目而已,根本無法當成我們獲取文學知識和體驗文學藝術的主要途徑。 這幾年的網(wǎng)絡發(fā)展,對于內容的形式上也是花樣百出,在資本的推動下,他們總試圖滿足我們的一種欲望,就是效率和個人的非專業(yè)體驗,在讀書方面可以理解為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從而減少你的所謂精力開支,增加你閱讀過程中的除閱讀本身之外的任何體驗,如通過短視頻來完成內容的講解,這些其實都是偏離文學本身,大多數(shù)的口述講解,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是視角單一,猶如學校老師進行的標準答案灌輸,這是一種古老的“科舉”般的內容傳授,文學是一門想象的藝術,甚至科學都要傾向于想象,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 就如我們可以利用1 2=3這個科學知識,但真正的科學價值卻是需要顛覆1 2=3才會產生,這就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理論知識的多重推動,因此我在讀書專欄里,一本書都會進行多個角度的多重分析,為你提供的僅僅是進入那扇門的鑰匙,對于一本書,我們有多扇門需要進入,才能對其產生多視角的審視,多角度的審美閱讀才能全方位的看清內容本身。 綜上所述,我對聽覺讀書和靠短視頻了解一本書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分析,對于那些想完全通過這兩種途徑來替換常規(guī)的文字閱讀的讀者來說,我想說的是對于一些方面還是可以的,但對于文學作品閱讀本身,我是極為不贊成,因為這兩種方式繞過了文學是文字的藝術體驗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就像你試圖用鉛筆畫國畫是一個道理,你繞過的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繞過的還是它們最基本的表現(xiàn)媒介,沒有人可以不用墨水畫好國畫,沒有人可以繞過文字閱讀完成文學藝術的沉浸體驗。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