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好好聽過一場雨了。如今住在城市的高樓上,窗外沒有檐篷,再大的雨,你也只能遙遙地看著雨線從落地窗外刷刷而過,卻再也聽不見那記憶中的淅瀝綿密之聲了。雨水節(jié)后下了兩場雨,連上立春后慢慢升上來的氣溫,中和出小而薄的清涼?!皷|風(fēng)解凍,散而為雨,”古人曾這樣形容這節(jié)氣,帶著微微的溫潤與淡淡的浪漫。小時候從雨水到清明的這段日子,是我一年中最為盼望的時節(jié)。在這樣的清寒陰晦中,所有的日常仿佛都被這雨水淋慢了。這日子人也不便出去,此時家中也要比平時更讓人心神安定。更何況雨水還有另外的饋贈——那時候人家窗戶外面都裝有防水的檐篷,一下雨,滴答噼啪的音樂就響起來。那是我童年時最喜歡的聲音之一,每回下雨都趴在窗前聽,一聽就是一整天,那樣的雨聲極易催人入眠,不知何時睡著了,夢里也都是滴滴答答的。有一回在書上讀到一句話,“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覺得簡直對極了,可非得要有檐下的雨聲,雨才會有這變幻時間的魔力。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提到過他喜歡的兩種雨聲——“梧蕉荷葉上聲”與“承檐溜筒中”。雨水潤澤草木,草木領(lǐng)受之余也回饋有聲,就像是風(fēng)過松聲最相宜,雨水打在梧桐、芭蕉與荷葉之上,也比其它草木更有韻致。古時人家庭院中常植有梧桐木,桐木高細(xì)清美,細(xì)雨一遇,便“到黃昏,點點滴滴”;而秋涼漸滿時,窗外的芭蕉葉片也早就長得碩大,人們坐在房中,靜聽著“山窗雨打芭蕉碎”,恍惚間不禁懷疑眼前是真是幻;而在李商隱一句詩后,枯荷從此便與雨聲牽連起來。黛玉不喜歡李的詩,卻獨喜歡那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雨打草木的清新雖和今人的城居生活微遠(yuǎn),但只要真心想,倒也有地方可以留意。而那“承檐溜筒”,如今卻是水泥森林中再難尋的景觀了,這讓我每逢雨天都會因此遺憾。 在古中國,“檐”與“雨”,總是被連在一起的。不信你去尋古人的雨天的起居日?!芭P聽檐雨落三更”,“泣盡風(fēng)檐夜雨鈴”,“檐溜不鳴知雨止”,“茅檐秋雨對僧棋”……有屋檐合著一搭,雨帶來的情致就格外凸顯出來。中國的古建筑精巧好看,單是屋頂,歷代都能翻出不少樣式。而無論是繁復(fù)如重檐歇山頂,還是簡單如單檐懸山頂,檐都是人們仰頭即見不容忽略的頭面。過去,人們稱從檐上滑下的雨水為“檐滴”,倒是形容得精巧,“雨微檐滴緩”,“檐滴斷還連”,都是等在屋檐下的觀雨人的心情,既要屋檐遮擋免受浸淋,又不舍雨水立刻落下,希望它能緩上一緩。 因為各種原因,現(xiàn)代的城市建設(shè)把過去建筑的許多元素都放棄了。在此也不必去探究這種變化的好壞,只是,如今在大多數(shù)城市中,想要找個既能聽雨又有氛圍的屋檐,的確不是易事。但也并不是就完全無處尋覓,幾年前在江南求學(xué),每年雨水之后,谷雨之前,常會去周邊的古鎮(zhèn)行游。這么長的雨天,足夠我在小橋流水人家、枯藤老樹青石巷、還有人家屋頂上瓦片堆起的老檐中,饜足那關(guān)于檐下聽雨的舊夢。雨季去的最多的要屬西塘鎮(zhèn),雖說是和別處一樣的小橋流水,但那里卻有一座別處沒有的煙雨長廊。長廊名為“煙雨”,實際上走于廊下,卻是一點雨都淋不著的。將近九百米的長街上頭,都鋪滿了防雨的屋頂,屋檐長長地幾乎要伸展到河邊。相傳這道長廊的由來,是關(guān)于百年前一個女子難以啟齒的溫柔心事,有了檐頂,心上人就不必再經(jīng)受風(fēng)吹雨打了。傳說未必為真,但這悠悠上百年的年頭,多少人閑庭信步地從下面走過,一點也不用困頓于日頭的炙烤與煙雨的濕涼。百年后再走,也依然是溫柔的江南心意。 煙雨長廊臨河的一側(cè)還有石凳與美人靠,雨天坐在那里,對岸屋檐上的舊瓦被雨水洗得發(fā)亮,曾怔怔看了許久,那“一春雨夢常飄瓦”,說的應(yīng)該就是眼前這一幕吧?彼岸的屋檐潮濕在遠(yuǎn)處,而此岸的檐滴卻落在你眼前,但卻又不至于弄濕衣服,還有順著檐邊的竹筒溜下來的雨水,和檐滴匯聚到一處后,又一同被緩緩流入石階下的小河中。還有一次去西塘,恰好趕上了一場暮雨,陰雨昏沉,換了幾次交通工具,難免輾轉(zhuǎn)狼狽,但一進(jìn)鎮(zhèn)子,一眼望見粉墻下因風(fēng)皺面的微瀾與黛瓦邊被雨淋濕的檐角,身心一下子就松快下來。等到走過幾個石橋,隔著水瞧見長廊邊人家溫暖的燈光,青團的清香和這雨氣一起飄過來,就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前塵感。晚上睡在沿河的小樓中,聽著檐外夜雨滴答了一夜,迷糊中想,明天一早,巷子中會碰到賣杏花的姑娘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而江南情節(jié),卻照樣寫在許多中國人的基因里,我未曾探求過這其中的緣故。但彼時彼地,檐下雨聲帶給我的親近與依戀,讓我覺得那里甚至要比我的陜南故鄉(xiāng),更像故鄉(xiāng)。 似乎有些遠(yuǎn)了,但總是都是檐與雨牽連起的情思,于是難免朦朦朧朧,牽牽連連。我們在行進(jìn)的生活中回望,既該有陽光普照的的明亮色,也該有檐雨滴答的朦朧色,這才能有虛有實,有近有遠(yuǎn)。 微信排版:王小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