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兩部片子讓各大媒體不惜筆墨地書寫——一部是被譽為年度最佳的阿方索.卡隆的《羅馬》;另一部是年度最受爭議的拉斯.馮.提爾的《此房是我造》。站群系統(tǒng)
不同于前者收獲的一致好評,馮.提爾這部大作在去年戛納電影節(jié)首映時,觀眾對他電影中重口味的片段感到極度不適,100多人直接憤然離場。
但也有很多觀眾、影評人堅持看到了最后并報以熱烈的掌聲,直言好久沒看到這么有哲學性這么發(fā)人深思的片子了!簡直是神作! What!這話簡直嚇人一跳! 一個有著諸多暴力血腥場景的電影居然還能評為年度最佳,不是開玩笑吧?!
自然不是了。 一向不走尋常路的拉斯.馮.提爾才不在乎別人怎么說呢,他的目的就是用155分鐘展示一場恣意妄為的殺人秀,讓你慢慢跟隨主角冷漠麻木的人性去窺探導演的黑暗之心。
影片故事背景設置于上世紀70年代,上來是一位名叫杰克的連環(huán)殺手對維吉陳述了自己12年來所犯下的謀殺案件。 在敘述犯罪的過程中,他不斷自我剖析,還將自己的犯罪描繪成不可多得的哲學藝術,時不時地來場心靈之旅。
比如:影片的第一個死者,是由烏瑪瑟曼扮演的搭車女人,她與杰克的相遇純屬偶然。
因為車子拋錨了,她強行要求杰克幫忙修車、載她到修車店,在駕駛途中還開玩笑地說杰克會不會是連環(huán)殺手,隨后又譏諷他肯定不會是,因為杰克看起來很慫。 這樣絮絮叨叨的女人最終讓杰克忍無可忍,一個千斤頂砸過去,女人當場斃命。 典型的死于話多。
而第一次殺人的過程讓杰克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快感,他沉溺于這種嗜血的快樂無法自拔,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隨著影片的自我陳述,我們知道杰克是一位高智商工程師,他精通各種藝術、哲學理論,但灰暗的童年讓他從小就具有強烈的反社會、反人格傾向,漠視一切自然生命。 為了藏匿于人群之中不被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朋友的他通過模仿新聞報紙上的人物照片來學習表達情緒,為下一場完美謀殺悄悄準備著。
沒過多久,他盯上了一位獨居的家庭主婦,他先是偽裝成警察,被識破后又佯裝成保險員以能增加退休金為名進入了主婦屋里,然后緊緊掐住了她的脖子。
但受害者只是昏過去了,他看著她醒來,反復呢喃著“上帝啊,我能為你做點什么”,一邊撫摸著她的臉頰,一邊給她喂上一口熱茶,好像要為自己的一時沖動去彌補什么,讓人誤以為他良心發(fā)現(xiàn)了。
可是我們都錯了。 當他發(fā)現(xiàn)主婦即將蘇醒,毫不猶豫地再次將她掐死,又用刀狠狠地刺向她的胸膛。 看著血噴出的那刻,他笑了,仿佛看到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更不可思議地是,杰克是個有著嚴重強迫癥的人,換作別人犯了案恐怕早跑了,我們的主人公才不會呢。
他把案發(fā)現(xiàn)場清理得一塵不染,還要將畫框放平才肯作罷,最后因為警察的上門盤問,才不得不用車拖著尸體離開。
這位通過殺戮獲得快感的變態(tài)殺手,在殺完人后還要合照作為紀念才算圓滿呢。
他的攝影素材和構(gòu)圖,都是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親身感悟。 比如:他為了拍攝家庭素材的照片,便真的去組建了家庭,也正是這段殺人場景導致了很多人離席,也因為電影直白到模糊了道德底線而震怒。
這次杰克讓妻兒當任人宰割的獵物,而自己是掌控全局的狩獵者。
杰克毫無人性的場面,殘忍到無法直視——為完成自己的藝術大作,他最后把三個人連同幾十只烏鴉的尸體擺放在一起,拼成了一個全家福。
之后的杰克想去創(chuàng)作關于愛的“藝術品”,一位金發(fā)碧眼的妓女成為了他的新目標。這次,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愛上她,然后殘忍地殺害了她。 這種變態(tài)的做法與境界,怕是難以想象。
而最后的章節(jié)中,杰克直接模仿納粹把人排成一排,試圖研究用一顆全金屬子彈能打穿多少人的腦袋,這也是導演企圖挑戰(zhàn)觀眾最后的心理防線。
導演為杰克的所作所為做的注釋,即:做任何一件事,人類都無法避免地在享受快感的同時,也要承擔著痛苦的侵襲。 殺人也一樣——當痛苦大于快樂時,杰克便要再次殺人來獲取滿足。
杰克甚至用威廉的詩歌辯白,聲稱“活在血腥和殺戮中的老虎屠殺了羔羊,而這也是藝術家的天性”。
杰克對詩句的錯誤解讀讓自己變成了撒旦,并帶著獨有的自戀氣質(zhì)陷入了自我囈語的循環(huán)怪圈中。
其實整部電影看完,也就明白了為何評價如此兩極分化。 馮.提爾的“厭女癥”情結(jié)是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個遍,一方面他需要女性成為他作品靈感的源泉;但另一方面他認為男性要優(yōu)于女性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 這樣的想法直接導致了他思想上的沖撞,如同電影中的杰克一樣,糾結(jié)痛苦伴隨著快樂一起涌來,從而形成了壓抑的情感、變態(tài)的人格。
另外,電影既然叫《此房是我造》,那么房究竟所指何物呢?為什么要造房呢?
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影片出現(xiàn)過很多關于杰克設計推翻、重建房屋的片段。 從表面上看房子是杰克為了呈現(xiàn)謀殺和藝術合二為一的作品;但看到最后我們驚恐地發(fā)現(xiàn),他要造的房子居然是被他所殺害的尸體堆砌而成的。 這就不得不說導演的強烈隱喻,即:造房子是一個人構(gòu)造自我重塑自我的過程,那些尸體為他奠定了生活的基調(diào)和素材,也悄然地引領杰克走向非常人的精神世界。
而造成主人公如此變態(tài)的心理,只因為杰克從小沒有家庭、沒有愛。 原生家庭愛的缺失直接導致他扭曲、變態(tài)人格的形成,他也從未因自己做錯事遭受過懲罰。 電影將鏡頭回溯到杰克小時候,他撈起了一只小鴨子,先是親吻了鴨子的羽毛,轉(zhuǎn)眼卻用剪刀把鴨子腳蹼剪斷,然后用冷漠的表情看著小鴨子在水中掙扎撲騰著。
杰克從小殘害生命卻不曾受過懲罰,讓他長大后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沒有道德是非觀與同情心,也更不懂愛,他的人生是殘缺可怕至極的。
電影中的杰克在開車時故意撞死一位老婦人,他說:“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要撞死那位和我不相干的老婦人,但在那一刻,我就是這么迫不及待地去做了。” 只能說,人性中的“惡”,在導演的掌控下、在這部影片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
|
|
來自: 昵稱6245064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