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元733年,李白動身來到了王屋山尋訪探幽,可他在這里沒有碰到司馬承禎,反而遇到了住在王屋山上的孟大融,兩人一起登至王屋山頂。 在王屋山天壇極頂總仙宮外,李白詩興大發(fā),他寫下了《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大贊道“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整首詩李白似以一種高道的身份,抒發(fā)了內(nèi)心情懷,贊賞了王屋山美景。 后來李白不止一次的來王屋山,一則是司馬承禎看中此地,李白對司馬承禎有深厚的崇拜之情,二則王屋山道風(fēng)大勝,更是被唐玄宗定為道教“第一洞天”,如此名山怎能只來一次,于是李白不僅自己來,還帶著自己的圈內(nèi)好友一同前來拜訪。 天寶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還山”,從政夢滅,他與杜甫、高適開始了再次漫游。 行至王屋山,李白想起了當(dāng)年司馬承禎對他的夸贊,走上陽臺宮準(zhǔn)備去拜訪司馬承禎,卻在這時得知司馬承禎已經(jīng)駕鶴西去。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李白心中情緒交雜,仕途坎坷偶像仙逝,他在陽臺宮外看著司馬承禎留下的壁畫,有感寫下《上陽臺帖》:“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strong> 這一首《上陽臺帖》流傳千年,其字跡雋永,文采飛揚,后世帝王君臣文人墨客各地收藏家紛紛為其題跋,一首短短十幾字的詩,在歲月流轉(zhuǎn)中,更是作為國家珍寶被博物館小心收藏,成為了一道歷史更迭的亮麗風(fēng)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