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碑林博物館《北魏墓志》 倪文東教授訪碑——西安碑林博物館《北魏墓志》 西安碑林藏《北魏元簡墓志》 《北魏元簡墓志》局部拓片 西安碑林藏《北魏元鑒墓志全拓》 樸茂古拙的《元鑒墓志》 《元鑒墓志》,北魏墓志,全稱為《大代大魏武昌王墓志銘》。北魏正始四年(507年)三月刻。石近正方形,高43厘米,寬46厘米??瑫?9行,行19字。1925年出土于河南洛陽前海資村。為于右任先生所捐贈,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廊。 中國書法史上,無以數計的北魏墓志銘,以其獨具特色的碑志形式和書風特點而成為北魏書法的典型代表。因其長久掩埋土下而保存完好,頗為書法家所珍愛。更因其書風多變,個性獨特而倍受書法家之青睞。北魏墓志或方正端嚴,或稚樸古拙;或精巧細膩,或粗率天趣;或以方筆取法,或用圓筆取勝;或有界格而規(guī)矩,或無界格而爛漫。千姿百態(tài),耐人尋味。這其中尤以《元鑒墓志》突出而具個性,樸茂古拙,粗率天然,自由自在,任意發(fā)揮,極富趣味,歷來為書界所稱道。 《元鑒墓志》的奇特處在于前后書刻風格的差異。前8行寫刻粗疏而爛漫,楷書中帶有濃厚的行書意味,圓筆多于方筆,完全打破了北魏墓志平直方正的總格局,顯得古拙樸厚,稚氣橫溢,天然入勝,令人眼目一新。這種風格我們在魏碑中亦見到不少,如《姚伯多造像記》、《皇興造像銘文》、《靜度造像記》等。后11行卻規(guī)矩嚴整,技法嫻熟。用筆方中帶圓,平直而不僵滯,明顯地表現了書刻家的高超技藝,提按頓挫,勁利方整,力求盡善盡美。從書法風格來看,前后風格有別,但卻出自一人之手,只不過書刻者前后心境不同,手法不同,當然風神亦有別。前者隨意自然,無有拘束,放得開,盡自然之情趣;后者忽又收束謹嚴,情緒一變,改放為收,情趣內斂,圓者易方,規(guī)矩中寓活變,亦不失其風度神采。通篇觀之,前后渾然一體,過渡自然,充分表現了書刻者思想情感的細微變化和精妙的書藝風格。 西安碑林藏《北魏元遙墓志》 端嚴含蓄的《元遙墓志》 《元遙墓志》,北魏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志呈四方形,高43厘米,寬46厘米。正書,29行,滿行28字。1919年出土河南洛陽城北后海資村南凹距村。1940年由于右任先生捐贈給西安碑林。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廊。 北魏墓志書風多變,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書法世界,正如康有為先生所論:“凡魏碑,隨取一家,皆足成體,盡合諸家,則為俱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元遙墓志》正是以其不同凡響的獨特風神而著稱,它的端嚴肥厚完全不同于大多數方勁瘦挺的墓志。此志用筆粗重而肥厚,化尖勁方細為含蓄樸厚,筆實力足,韻味淳厚;結構出之以敦實方整,似有《張猛龍碑》的嚴整,但卻寬厚以中和示人?!对b墓志》的寬厚敦實風格,使我們不由得不聯想到盛唐的楷書大師顏真卿,顏楷的寬博厚重,樸實肥滿不正是《元遙墓志》的發(fā)揚光大嗎? 北魏墓志端方者有之,險側者有之,尖勁者有之,粗獷者有之,細勁者有之,而像《元遙墓志》這樣端嚴含蓄,樸茂寬厚的風格,僅此一件,含蓄蘊籍,率直酣暢,可以說是魏墓志中的精品和絕品。此志應該說是南北文化藝術融合的典型代表,變粗獷率直為含蓄莊和,化尖細方勁為古樸厚重,大力磅礴,氣勢奪人,而且味厚意淳,耐人思量,余韻深長。 書法史上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它不僅是由隸書過渡到楷書的關鍵時期,而且是中原文化吸收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時期,由此才有了后來唐代書法的鼎盛。歐陽詢的楷書受漢隸及《張猛龍碑》的影響,而顏真卿的楷書則吸收了篆籀和北魏墓志的精華,其端嚴樸厚,寬博淳古的楷書風格,正是《元遙墓志》寬厚、淳古、端嚴、中和書風的延續(xù)和殊途同歸。 西安碑林藏《北魏元楨墓志》原石照片 方峻遒勁的《元楨墓志》 《元楨墓志》,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十一月刻。正方形,高寬均為67厘米??瑫?,17行,行18字。1926年由河南洛陽東唐寺門出土,為目前所發(fā)現的魏墓志中最早的一塊。墓志是北魏書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洛陽出土的北魏墓志為最多、最好。這些墓志精品埋在地下長達數千年而湮沒無聞,直到本世紀初鋪設隴海鐵路處理地基時,才紛然出土得見天日。近年仍不時有魏墓志出土,為書法和文物考古界所重視。出土的大量北魏墓志主要收藏于河南洛陽博物館,其中有一部分精品收藏于西安碑林。關于西安碑林所收藏的一些魏墓志還有一段不平常的來歷。1924年近代著名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從洛陽古董商手中購買了150余方墓志,其中魏墓志有85種。1930年在《東方雜志》中國美術專號上發(fā)表了《鴛鴦七志齋藏石目錄》。以后于右任先生又陸續(xù)購至380余方。1936年于右任先生將這些志石全部捐贈給西安碑林,妥善收藏。其中著名者如《元楨墓志》、《元鑒墓志》、《元遙墓志》等?!对獦E墓志》就是經于右任先生考證和鑒定的一方著名墓志?,F存西安碑林第一墓志廊。 《元楨墓志》的內容為記述墓主人元楨的生平。元楨即南安王,于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被削奪官爵,禁錮終身,七年而死。此志書法極為精妙,與眾不同,被譽為北魏墓志中的書法精品。其隸書的影響已完全脫盡,方峻遒勁,字字精美,為魏墓志中方筆的典型代表。用筆方峻勁健,斬釘截鐵,結字中宮緊湊,四面開張,以險側欹斜取勝。章法疏朗,勻稱齊整。撇、捺縱放,鉤力送,楷法相當成熟。又險中求穩(wěn),方中寓圓,充分顯示了書寫者和刻鑿者高超的技藝?!对獦E墓志》以其獨具風貌之特色,開了隋唐楷書之先河,歷來受到重視。
以上,《元楨墓志》拓片選頁
北魏《穆亮墓志》拓片
北魏《元保洛墓志》拓片 流暢恣意的《元保洛墓志》 《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寬39厘米。正書,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陽姚凹村東。由于右任先生捐贈給西安碑林,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廊。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書體皆為正書,即秦代的篆書、漢代的隸書、魏晉及隋代的楷書,自從李世民的《晉祠銘》以行書入碑后,使圓勁流動,粗細有別的行書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確定了行書在書壇上的地位和影響。比唐太宗《晉祠銘》早136年的北魏《元保洛墓志》雖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行書,卻帶有行書的意味,字里行間已透露出行書的筆意,飛動流暢,圓拙自如,其中如或、帝、后、節(jié)、城、出、郡等字已完全是行書的寫法,行筆流暢,縈帶妙用,別具風味。此志楷、行書相雜,或端方,或圓暢,卻自然和諧,在北魏墓志中獨具風神,別領風騷。 《元保洛墓志》的成功,不僅在于它具有行書的筆意,還在于它所表現出的“寫意”書風。用筆的方圓并用,無拘無束,在一種曲直不拘,正斜不拘,長短不拘的輕松隨意的情況下,出之于自然而有天趣;結字更是以意為之,任情恣意,或大或小,或長或扁,或整或散,皆不拘成規(guī),表現出與其它魏墓志完全不同的書風特點,獨標其格,韻味無窮。清末學者、碑學大師康有為最為推崇魏碑,認為魏碑“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于臨摹?!彼€認真總結出魏碑的十美“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tài)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薄对B迥怪尽氛峡凳纤偨Y的十美中的三美“意態(tài)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用筆、結字及章法皆天趣自然,以意為之,成為北魏墓志“寫意”書風的典型代表。
北魏《元定墓志》拓片 率意方勁的《元定墓志》 《元定墓志》,北魏墓志。全稱為《景穆皇帝之孫使持節(jié)侍中征南大將軍都督五州諸軍事青雍二州刺史故京兆康王之第四子廣平內史前河間王元泰安諱定君墓志銘》。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十一月刻。高35厘米,寬38厘米,呈四方形。正書,13行,行14字。1922年出土于河南洛陽北高溝村。此志由于右任先生捐贈西安碑林,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墓志廊。 此志為北魏遷都洛陽后的早期墓志,點畫方尖而外露,結構率意而自然,與《始平公》、《楊大眼》等早期造像的年代及書風相近,反映出早期北魏墓志書刻的奇特風貌。北魏拓跋宏于公元493年率領文武百官及鮮卑兵士20萬人,自平城(山西大同)遷都洛陽以后,為了鞏固拓跋氏的政權,而采取了漢化政策,禁止鮮卑人穿胡服、在朝廷上說胡語,命令鮮卑人都要改漢姓,他自己首先改“拓跋”為“元”姓。在這種政治形勢下,不但使?jié)h文化得到了延續(xù)發(fā)展,而且少數民族文化的注入,也給漢文化帶來了新鮮的氣息。漢文化中融合了少數民族文化的豪放潑辣,樸實清新等特點,反映在書法藝術上則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奇,粗獷剛健的用筆,錯落自然的結構,呈現出雄強潑辣和樸拙渾厚的獨特書風,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傳統的書法藝術。 《元定墓志》用筆、結字的率意稚拙表現出的是一種無拘無束、天趣自然的美。用筆尖方,鋒棱外露,結構隨意,斜正不拘。字形稍呈長方,中宮微散,刀削斧鑿之痕鮮明,精神外顯,東倒西斜中見奇趣,情意盎然。這種早期魏墓志的書法風格正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交融的突出特點,天然隨意出妙品。這種方圓不拘、大小不拘、斜正不拘的書風對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開了率意書風之先。 弘揚傳統文化 傳播書法知識 |
|
|